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575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靶向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发育以及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提供营养,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发展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为肿瘤的治疗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多种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国内外上市.海洋生物是新型药物的重要分子库,由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显示了独特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现对发现的数种海洋来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提出了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鼠乳腺癌细胞EMT6作为靶细胞,用0.0043-43μmol/L浓度的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D2蛋白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进行细胞增殖抑制检测,测其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紫杉醇组)比较。结果实验组OD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沙蚕消化道产蛋白酶菌D2株胞外蛋白酶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对引起常见医院感染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探讨改善其灵敏度和分辨率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临床分离的1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1株标准株ATCC90030的rDNA的ITSⅠ区(引物ITS1/ITS2)和ITSⅡ区(引物ITS3/ITS4)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PCR-SSCP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ITSⅠ区较ITSⅡ区保守性低,变异性较强,较为适合SSCP分型。针对ITSⅠ区,SSCP电泳在无甘油时,4℃和15℃均将菌株分为6型,但各型所含菌株不同;存在5%甘油时,SSCP电泳分辨率明显增高。结论在15℃及5%甘油存在的条件下,针对ITSI区的PCR-SSCP分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适合于致医院感染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型的新流行病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4.
葡萄孢菌代谢产物α-吡喃酮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追踪法对海洋真菌葡萄孢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分离得3个含有α-吡喃酮结构的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进行了解析.通过测试α-吡喃酮不同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能力,初步确定了α-吡喃酮联接戊烷基时显示最强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选择一株具有抗茵活性的海绵共栖细菌NJ6-3-1为实验茵株,研究其抗茵物质的代谢是否受到群体感应诱导信号分子的调控.方法研究在不同生长条件细菌NJ6-3-1代谢物的抗茵活性与细胞密度的关系,利用细菌NJ6-3-1自身代谢产物的3种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iketopiperazines.DKPs)作为自诱导物质(AI).研究了低密度条件下的细茵NJ6-3-1与3种不同DKPs共培养时的抗菌活性情况.结果实验发现细菌NJ6-3-1代谢抗茵物质的行为与细胞密度密切相关.且发现该茵具有群体感应机制的现象(quorum sens-ing),在高密度条件(OD630>0.4)下细菌才能产生抗菌活性,NJ6-3-1不产生抗菌物质的低密度生长条件:1/5MB培养基、25℃;同时发现cyclo-(L-Phe-L-Val)能诱导NJ6-3-1在不产生抗菌物质的生长条件下代谢抗菌物质.结论以上结果初步说明细茵NJ6-3-1具有种内群体感应系统.其抗茵活性受到自诱导物cyclo-(L-Phe-L-Val)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6.
海洋弧菌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洋弧茵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所产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鏊定,以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茵红素(1)、肉豆蔻酸(2)、7-十六碳烯酸(3)、7,10-十八碳二烯酸(4).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SM7721、S180具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6.3、5.6μg·mL-1,而对人正常肝细胞HL-02无毒性.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而且弧菌B2817为灵茵红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筛选能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F1的真菌。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从三七总皂苷中分离纯化出人参单体皂苷Rg1;采用固体与液体发酵培养法,从325株真菌中筛选到能对单体人参皂苷Rg1进行生物转化的菌株。采用1H-NMR1、3C-NMR波谱手段及理化性质鉴定人参皂苷Rg1及其转化产物。结果发现真菌菌株EST-Ⅰ与EST-Ⅱ将人参皂苷Rg1定向转化为人参皂苷F1,说明两种菌株能产生特异性水解C-6位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制备稀有人参皂苷F1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海洋放线菌N331生物碱活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洋放线菌N33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抗菌活性成分,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从海洋放线菌N331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一种结晶状活性组分,鉴定为生物碱类物质,由几种极性相近的化合物组成;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茼及其耐药菌的最小押菌浓度均为4μg·mL-1,对口腔上皮癌KB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3.0μg·mL-1,与顺铂的抗肿瘤效价相当.结论 海洋放线菌N331能产生抗茸及细胞毒性较强的生物碱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9.
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槲寄生8个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外植体培养,分离纯化其内生真菌,利用CMC平板培养和DNS法筛选出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将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结果:槲寄生体内分布着丰富的真菌菌丝;从槲寄生各组织部位共分离出83株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得到38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菌株,19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其中10株分离自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结论:内生真菌分泌纤维素酶可降解枫杨树的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组织,协助槲寄生的吸器穿透枫杨树组织,帮助槲寄生在枫杨树上寄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分析真菌污染概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对密闭型、半密闭型及通风型3种共51条地下工事空气真菌,用撞击法和沉降法2种方法采样监测,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生长结构进行菌株鉴定。以各工事外为对照。[结果]不同类型地下工事中以半密闭型真菌数最高。3种类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数沉降法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P<0.01)。半密闭型和通风型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数撞击法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P<0.01)。半密闭型地下工事2种检测方法及通风型地下工事沉降法检测结果,房间真菌数明显高于通道(P<0.01)。对真菌菌株进行鉴定,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为优势菌,占60.6%。[结论]地下工事空气真菌污染严重,为了保障地下工事的良好卫生质量,使进驻人员保持健康及储备物资安全,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