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61篇
  免费   7326篇
  国内免费   2213篇
耳鼻咽喉   637篇
儿科学   1540篇
妇产科学   1329篇
基础医学   8684篇
口腔科学   1695篇
临床医学   15153篇
内科学   9621篇
皮肤病学   578篇
神经病学   9571篇
特种医学   25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560篇
综合类   16085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9064篇
眼科学   879篇
药学   10422篇
  206篇
中国医学   2862篇
肿瘤学   2847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1716篇
  2022年   2618篇
  2021年   4501篇
  2020年   4774篇
  2019年   3324篇
  2018年   3193篇
  2017年   3249篇
  2016年   3527篇
  2015年   3471篇
  2014年   7558篇
  2013年   7685篇
  2012年   6826篇
  2011年   7170篇
  2010年   5771篇
  2009年   5253篇
  2008年   5373篇
  2007年   4925篇
  2006年   4488篇
  2005年   3685篇
  2004年   3080篇
  2003年   2574篇
  2002年   1972篇
  2001年   1652篇
  2000年   1381篇
  1999年   1153篇
  1998年   1138篇
  1997年   1042篇
  1996年   873篇
  1995年   786篇
  1994年   757篇
  1993年   666篇
  1992年   601篇
  1991年   596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428篇
  1987年   401篇
  1986年   369篇
  1985年   507篇
  1984年   420篇
  1983年   267篇
  1982年   279篇
  1981年   258篇
  1980年   241篇
  1979年   148篇
  1978年   142篇
  1977年   123篇
  1976年   89篇
  1974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91.
本文归纳了医院合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国家政策对医院合同管理的要求。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介绍了某医院加强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改变以往纸质管理模式,研发合同管理系统,推进智慧财务建设;贯穿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建立合同闭环管理体系;对接相关系统,促进合同与全面预算、收支、采购管理有机结合;按照不同经济业务对运营风险防控的要求,实施合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992.
2019年1月1日公立医院正式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研究公立医院在新制度下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以及适应问题,找出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将面临的难点,如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核算方式、应付职工薪酬、科教项目核算等,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应付职工薪酬进行资金分配、利用成本配比处理医院科教项目核算难点等,帮助公立医院能够在改革中进步,提升公立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简要梳理了新发重大传染病对医院运营的影响,并从布局及流程管理、应急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分配管理、经济管理及信息化建设6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同时从加强传染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传染病救治中心、鼓励一院多区模式、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应急资源保障体系、给予医院适当财政支持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医院的运营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 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CRAB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17日—4月12日我院ICU收治的9例CRAB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监测ICU环境卫生学情况。结果?我院ICU A4、A6、B3及C2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5、C1床患者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B2、B2加床患者临床样本检出的CRAB为同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病房的空气滤网、床栏、呼吸机按钮和护士手等部位分离出50株CRAB,其中23份样本检出与患者有相同耐药谱的CRAB。ERIC-PCR结果显示,9例临床分离菌株与25例环境菌株为克隆株。手术、气管插管和前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工作人员感控管理不到位以及空气、环境和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清洁消毒措施不严格可能是此次CRAB感染传播的原因,为了减少此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加强对ICU患者与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环境及物体表面的彻底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提出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普遍认同的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为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 构建由 “编委会组织优化指标体系(宏观)”和 “编委办刊贡献考核指标体系(微观)”组成的“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集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的智慧,构建了“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将宏观层面优化和微观层面考核相结合,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指南或参考,以期真正实现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专家办刊”,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肺结核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 ”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确立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共有45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22和0.859;两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40~0.379和0.107~0.665,P均<0.01。根据条目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及院内外专家小组会议讨论结果,确立终版评价指标体系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73项。结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肺结核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及专业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对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维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护理后,两组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10例脊柱术后社区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VAS、 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 WHOQOL-100评分、掌握康复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的脊柱术后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IntroductionAttrition in pediatric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s is notoriously high.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determinants is needed to inform retention strategies. We identified determinants of attrition in CIRCUIT, a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youth at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A one-arm intervention study of children aged 4-18 years who initiated the CIRCUIT program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of its existence (N = 403). We defined attrition as attending the baseline visit but ceasing attendance prior to the 1-year follow-up.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dropout included the child’s age, sex, ethnicity, body mass index (BMI) z-score, family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estimated driving time to the program, all measured at baseline. Associations were estimated bivariately, using chi-squared- and t-tests, and simultaneously in a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Of the 403 participants who started the program, 198 (49%) dropped out within 12 months of enrollment. Youth who dropped out were older (mean age 12.8y vs. 11.3y; p < 0.01), were less likely to live with both parents (62% vs. 71%; p = 0.05), and to have mothers who had completed high school (79% vs. 88%; p = 0.01). No group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sex, ethnicity, baseline BMI z-score, fathers’ education, or driving time to the program. In multivariate models, only older age at initi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OR: 1.2; CI: 1.1,1.3) and lower maternal education (OR: 2.0; CI: 1.0,3.8) were associated with dropout.ConclusionImproved tailoring of interventions to older pediatric participants and to families of lower maternal education may help reduce attrition in CIRCUIT and simila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