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19篇
  免费   1845篇
  国内免费   925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3407篇
口腔科学   1156篇
临床医学   1090篇
内科学   1540篇
皮肤病学   387篇
神经病学   1524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99篇
综合类   3503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189篇
药学   981篇
  8篇
中国医学   3500篇
肿瘤学   101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632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274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114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1116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940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873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1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24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对其中符合抑郁焦虑诊断的15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程、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中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占63.31%,其中抑郁患者以肝郁痰凝型最高(占46.94)%,焦虑患者以正虚毒炽型最高(占42.86%);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分期的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情绪,肝郁痰凝型和正虚毒炽型与抑郁焦虑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2.
灸法补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灸法补泻问题,从灸法补泻效应的存在与否以及灸法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认为灸法既能补虚,又能泻实,临床运用灸法,应遵循辨证施灸的原则,灵活运用补与泻,充分发挥灸法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展望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介绍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子谱系地理学推断的3种植物遗传分化模式--异域片断化、受距离影响的有限基因流和分布区快速扩展与道地性形成的相关性;阐述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道地药材分子鉴定对以往分子鉴定局限的突破;阐明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解决道地药材栽培中种质退化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abeling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by ionic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without a transfection agent and verifying its capability to be detected with clinical 1.5 T magnetic resonance (MR) at the single-cell level. Human hMSCs were incubated for 24 h with an ionic SPIO, Ferucarbotran. The labeling efficiency of hMSCs was determined by iron content measurement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labeling on cell behavior was ascertained by examination of cell viability using the trypan blue exclusion method, cell proliferation analysis using 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change,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measured by 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 (DCFDA) fluorescent probe. Labeled hMSCs were scanned under 1.5 T MRI with three-dimensional (3D) and two-dimensional (2D) T(2)-weighted gradient echo (GRE) pulse sequences. Human hMSC labeling without transfection agent was efficient. The iron content in hMSCs was 23.4 pg Fe/cell.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found in viability, proliferation, MMP change, ROS production, or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About 45.2% of the hMSCs could be detected using 1.5 T MRI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with 3D GRE and four repetitions.  相似文献   
96.
97.
支气管扩张症辨证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及证候特点.方法:通过对563例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以症状、体征、舌、脉及相关理化检测为变量的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提炼支气管扩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症多见4种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壅肺证(45.65%)、肝火犯肺证(24.51%)、肺脾气虚证(22.38%)、气阴两虚证(7.46%).结论: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研究支气管扩张症辨证分型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以通过主症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识别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耐药监测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亮 《河北中医》2008,30(1):14-15
目的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细菌病原学、耐药性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指导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6-03—2007-02ICU患者侵袭性感染真菌及其对抗细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ICU真菌感染主要以念珠菌为主,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真菌感染中医辨证以虚实夹杂证最常见,而又以气阴两虚、痰热互结为最多,实证以痰热内结为主。结论依据真菌病原学、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及中医证型分布,有效选择中西医疗法,减少新的耐药株的出现,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将骨髓基质细胞(MSCs)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新西兰兔骨髓及胰腺基质细胞和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利用含有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的混合培养基诱导培养MSCs。结果 以兔及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诱导兔MSCs生成IPCs。结论 兔及SD大鼠的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将兔MSCs诱导分化为IPC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例脾切除和15例非脾切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其症状、舌苔、脉象及免疫功能的测定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脾切除组在术后早期可出现脾胃虚弱的证候群,同时免疫功能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的水平明显降低,与非脾切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脾切除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的脾胃虚弱症候群,并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