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持续静脉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两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镇痛泵内加入氟比洛芬酯200 mg,并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曲马多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镇痛泵内加入曲马多1 000 mg,并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两组应用PCA镇痛(0.5 mL·次-1,2 mL·h-1).术后两组行疼痛评分(BCS)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氟比洛芬酯组与曲马多组术后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持续镇痛,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与曲马多相近.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制定氟比洛芬滴眼液中主药及防腐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稳定性考察,预测室温存放的有效期。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主药及防腐剂的含量,用恒温加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氟比洛芬质量浓度在6.0~72 mg.L-1内、羟基苯甲酸乙酯质量浓度在7.5~90 mg.L-1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氟比洛芬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0.62%;羟基苯甲酸乙酯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70%。氟比洛芬在室温25℃下的有效期(t0.9)为3.7年,羟基苯甲酸乙酯在室温25℃下的有效期为1.9年。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及贮存期预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h(T1),5h(T2),和24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广泛根治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静脉复合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n=30例,芬太尼组n=30例。术毕拔管后接一次性镇痛泵行PC IA。观察并记录术后1 h、4 h、8 h、12 h、24 h、36 h、48 h各时点VAS评分;BCS舒适评分;监测并记录上述时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Ⅰ组<Ⅱ组(P<0.05);BCS舒适评分I组>Ⅱ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指标均较稳定,静脉自控镇痛组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广泛根治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较好,且减少50%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镇痛(PCA)对老年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药液配方PCIA组为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3mg+恩丹西酮8mg,PCEA组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0.3mg+恩丹西酮8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记录术后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评分(BCS)、镇静评分(RSS)、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并于术前和术后24h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VAS评分PCIA组高于PCEA组,BCS评分PCIA组低于PC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S评分于术后4hPCIA组明显增高(P〈0.05),病人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评估优秀者PCEA组明显增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呼吸功能改善明显优于PCIA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PCIA对于老年胸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改善了呼吸功能,综合镇痛总体质量和呼吸功能的改善仍不及PCEA,但PCEA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27.
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透皮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透皮扩散。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不同粒径的氟比洛芬脂质体,微型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氟比洛芬脂质体透过单位面积鼠皮的累积量、渗透系数和皮内滞留量。结果相对于大粒径脂质体,小粒径脂质体显著提高氟比洛芬的透皮速率;开放式给药组的累积透过量、渗透系数和皮内滞留量高于封闭组。结论脂质体给药方式和脂质体的粒径是影响氟比洛芬体外透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的体外促透作用及机制。方法:超临界萃取川芎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成分,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氟比洛济为模型药物,Franz扩散池法考察透皮特性,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药物含量。结果:苯酞(91.15%)和萜烯(5.19%)组成的川芎挥发油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但其强度低于同浓度的油酸;3%的挥发油具有最强的促透作用,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促透作用反而下降;透皮流量和皮肤滞留药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川芎挥发油能显著增强氟比洛芬的透皮吸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角质层的结构,增加皮肤中的药物分配。其促透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苯酞化合物。  相似文献   
29.
张军  周学敏  赵娜  蔡文科 《药学进展》2006,30(11):502-504
目的:考察头孢呋辛酯颗粒剂及其片剂西力欣的人体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方法:以头孢呋辛酯颗粒剂作受试制剂,西力欣片剂作参比制剂,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口服500 mg两种制剂。采用HPLC-UV法测定头孢呋辛血药浓度,色谱柱:Discovery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05 mol/L醋酸钠缓冲液(pH=3.9)-乙腈(89 1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3 nm,进样量:50μL。应用BAPP2.0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分析。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5.75±1.54)和(5.73±1.62)mg/L,tmax分别为(1.5±0.3)和(1.5±0.2)h,t1/2分别为(1.67±0.28)和(1.67±0.26)h,AUC0-10h分别为(17.55±4.57)和(17.24±3.84)mg.h/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8±24.0)%。结论:头孢呋辛酯颗粒剂和西力欣片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0.
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选用头孢呋辛片为对照药,共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81例,头孢丙烯组40例,500mg;头孢呋辛组41例,500mg,均为每日两次,疗程7-14d。结果:头孢丙烯组及头孢呋辛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5%,细菌阳性病例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2.4%,本试验共分离致病菌57析,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1%和75.9%,安全性评价分别为41例和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和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