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2篇
  免费   1308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1793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267篇
口腔科学   4558篇
临床医学   956篇
内科学   450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1432篇
特种医学   3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05篇
综合类   2542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76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980篇
  5篇
中国医学   2335篇
肿瘤学   12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981篇
  2012年   1066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切除术引起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后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便秘情况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大承气汤足浴和足底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肿瘤切除术后引起的便秘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分析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水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DLQI评分、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及TNF-α、IL-6、VEGF等水平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面积、浸润、鳞屑、红斑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VEGF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取水针疗法联合清热祛毒汤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表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皮损程度,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血管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中药组(21例),分别开展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TCSS(多伦多临床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以上评分均较常规组具鲜明优势(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中药组0.0%相比,未见鲜明差异(P>0.05)。结论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25.
26.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神经根变异的探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变异情况,防止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应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4例,其中男452例,女272例。对术中发现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37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5.1%。与术前的临床表现吻合,全部神经根变异患者均在MED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仔细探查及分离突出髓核周围神经根发出情况.确定有无神经根变异是防止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生神经根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7.
Objective Ligustrazine, also named as tetramethylpyrazine, is a compound purified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and has ever been testified to be a calcium antagonist.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ligustrazine and, if any, the peripheral ionic mechanism involved. Methods Paw withdrawal Latency ( PWL) to noxious heating was measured in vivo and whole-cell patch recording was performed on small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neurons. Results Intraplantar injection of ligustrazine (0.5 mg in 25μl)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withdrawal latency of ipsilateral hindpaw to noxious heating in the rat. Ligustrazine not only reversibly inhibited high-voltage gated calcium current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neuron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IC50 of 1.89 mmol/L, but also decreased tetrodotoxin (TTX) -resistant sodium current in relatively selectiv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IC50 of 2.49 mmol/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igustrazine could elevate the threshold of thermal nociception through inhibiting the high-voltage gated calcium current and TTX-resistant sodium current of DRG neuron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28.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风病78例,总有效率达96%,并与单纯用针刺治疗73例疗效比较,发现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环化酶激活剂(前列腺素E1、腺苷及Zn^2+离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21 d,取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前列腺素E1(PGE1)、腺苷(Ade)和高Zn^2+饲料(Zn^2+)对背根节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的影响,并与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hNGF)的作用相比较.结果NGF及环化酶激活剂组与夹毁对照组相比都能增进背根节细胞的存活和减轻核偏移(P<0.05);NGF组和高Zn^2+饲料组在背根节细胞存活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方面与假手术组无差别(P>0.05).结论PEG1、Ade及Zn^2+离子等环化酶激活剂对DRG神经元均有保护作用,其中Zn^2+离子的保护效应与NGF无差别.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