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9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772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204篇
  2篇
中国医学   82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0.5 g,一天3次,疗程3个月,并于观察结束时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治疗期间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0~100 IU/kg,每周2~3次。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方面比较,治疗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2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所致。治疗组在血清铁蛋白、血清铁上升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血宁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促进铁转运及利用,增加储备铁,降低铁耗竭,改善铁代谢。  相似文献   
992.
吕榜权  蒋丽  陈玉梅  苏琳  王希 《广西医学》2016,(8):1068-1071
目的 对比人工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放置宫内节育环、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的避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人工流产术即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患者980例(优思明组)、放置宫内节育环患者120例(宫内节育环组)、行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患者38例(依托孕烯组)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人工流产术后1年均无患者再次妊娠,避孕有效率均为100.0%,优思明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改变(43.3%),宫内节育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改变(15.8%)及腰腹胀痛(10.0%),依托孕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改变(52.7%).人工流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个月时依托孕烯组不良反应最低,宫内节育器组最高;3个月时,优思明组最低,宫内节育器组亦最高;6个月时,优思明组最低,依托孕烯组最高;12个月时,依托孕烯组最低,优思明组最高.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口服优思明、放置宫内节育环、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的避孕效果均良好,均可作为流产后高效的避孕方法;人工流产后1个月、12个月时,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最低,而在人工流产后3个月、6个月,优思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研究降糖消脂片(JTXZT)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从生物钟相关基因昼夜运动输出周期(CLOCK)、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录因子样蛋白-1基因(BMAL1)、孤儿核激素受体α(REV-ERBα)、孤儿核激素受体β(REV-ERBβ)的角度研究降糖消脂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40只),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降糖消脂片高、低剂量(12.5、6.25 g·kg-1)组、奥利司他组(7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测定体质量,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瘦素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α、REV-ERB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组织细胞出现明显气球样变性和灶性小泡性脂肪变,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有炎细胞聚集灶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TXZT-H组可明显下调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P<0.05,P<0.01),JTXZT各组肝组织气球样变性程度及范围明显减轻,肝窦压迫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SREBP1、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PPAR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 JTXZT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的表达,来调控下游相关脂质代谢蛋白(SREBP1、PPARγ、PPARα)的表达,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心脑健胶囊(片)质量评价方法,比较不同企业心脑健胶囊(片)的质量差异。方法 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心脑健胶囊项下特征图谱转化为指纹图谱,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与对照品进行比较,确定特征峰成分。测定3个厂家的21批产品,通过相似度分析其指纹图谱的异同,进一步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3家企业之间心脑健胶囊(片)指纹图谱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样品按厂家各自聚为一类,其中峰1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3(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特征峰对指纹图谱影响较大。在企业H样品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仅为企业N样品中相应成分含量的60.08%,而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高。在企业S样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低,为企业N样品中相应成分含量的42.47%,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相对较高。另外,各企业样品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均不相同。结论 化学计量学辅助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简便、客观、可数字化的优点,可直观地区别不同企业心脑健胶囊(片)成分及其比例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P. Demoly  J. Kleine‐Tebbe  D. Rehm 《Allergy》2017,72(10):1576-1578
Treatment with SQ (standardised quality) house dust mite sublingual tablet for 1 year resulted in a decreased probability of having an allergic rhinitis (AR) exacerbation day (from 11% [placebo] to 5% [SQ house dust mite sublingual tablet]) and an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having a mild AR day (from 16% [placebo] to 34% [SQ house dust mite sublingual tablet]).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opeptin、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同时服用荷丹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1,P =0.117)。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8,P =0.023),治疗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84,P =0.007)。治疗组LDL-C水平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 =0.038);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 =0.038)。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opeptin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更高。同时可能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合并牛黄宁宫片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的风险性。方法对198例使用1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临床诊断、牛黄宁宫片合并治疗史等资料,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牛黄宁宫片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9.5%,高于单一用药组的3.8%(P=0.000)。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合并牛黄宁宫片治疗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风险高于未合并治疗组(分别OR=16.74、15.98,P=0.000)。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合并牛黄宁宫片治疗可显著增加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9.
Over the past 20 years, medicinal nicotine has been used to aid smoking cessation, and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mokers who successfully quit. This review describes currently available medicinal nicotine products, which include nicotine patch, gum, lozenge, nasal spray, inhaler and sublingual tablet, including their pharmacokinetics and recommended dosing. New developments in nicotine delivery that could further increase cessation rates include high-dose patches, rapid release gum, combined patch and acute forms, and several novel channels for nicotine delivery, such as nicotine drink, straw, lollipop and a pulmonary inhaler. New applications of existing and novel medicinal nicotine products may include relapse prevention, nicotine maintenance, temporary withdrawal management, reduced smoking and gradual quitting.  相似文献   
1000.
福辛普利和复方降压片对高血压患者胶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明  章建梁  卞金陵 《安徽医药》2010,14(3):326-32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胶原合成与分解的相关指标,探讨口服降压药物干预心肌基质胶原沉积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男35例,女48例,年龄30—70岁,平均(52.1±7.9)岁。健康对照组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33~70岁,平均(53.4±7.6)岁。测量血压、心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等。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复方降压片或福辛普利,随访观察12—16个月。治疗前及观察结束时留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放射免疫法检测Ⅲ型前胶原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PⅢNP)。结果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MP-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35±4.17μg·L^-1vs6.40±3.55μg·L^-1,P=0.041),治疗前PⅢNP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37μg·L^-1vs2.65±1.07μg·L^-1,P=0.001)。福辛普利组治疗前后MMP-1无统计学改变(P=0.626),PⅢNP无统计学改变(P=0.411)。用复方降压片组患者治疗后MMP-1升高(从4.87±3.76μg·L^-1到7.37±4.41μg·L^-1,P=0.001),PⅢNP下降(从4.07±1.13μg·L^-1到3.29±1.40μg·L^-1,P=0.021)。结论防止心肌基质胶原沉积除抑制RAAS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体液因素外,达到降压靶目标也是主要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