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8篇
中国医学   6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黄芩苷的动态合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淑芳  孙一铭  雷桅  杨蕊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69-1672
目的:建立粘毛黄芩毛状根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ofaciens 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的茎段,获得毛状根,并得到了优质株系;测定了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利用PCR对毛状根进行T-DNA转化的检测及利用HPLC进行黄芩苷含量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入粘毛黄芩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感染粘毛黄芩无菌苗茎段8 d后,毛状根陆续在其伤口处产生,28 d时幼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81%。1/2 MS液体培养32 d后毛状根干重增加了17.42倍,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分别增加了21.60,25.56倍。结论:粘毛黄芩毛状根离体培养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膜分离法用于银黄复方有效部位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膜分离技术用于银黄复方有效部位提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两级超滤和一级纳滤对银黄水煎液进行分离、浓缩,用HPLC法检测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蒽酮试剂比色法检测多糖含量。结果最终分离液多糖含量为3.41mg/mL,黄芩苷和绿原酸从原液的转移率分别为77.24%、79.02%。结论膜分离方法用于银黄水煎液有效部位的分离,保留了包括多糖在内的多种活性成分,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栀子苷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Nova-PakC18(3.9 mm×150 mm,4μm)为分析柱,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和101.2%,RSD分别为1.6%和2.0%(n=9);栀子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50~2.5μg(r=0.9999)和0.21~1.26μg(r=0.9994)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准确性、重复性好,可作为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75.
黄芩苷金属离子配合物药效学作用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针对中药黄芩的研究持续升温,国内外学者就黄苓的药理作用在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作了大量研究,而且多以黄苓活性成分提取为基础,针对某一特定成分及其变体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黄苓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细胞凋亡等方面。本文拟从黄苓成分中具有代表性的黄苓苷入手,介绍国内外针对其药效学作用的研究概况,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测定甲麻芩苷那敏片中3组分(盐酸甲基麻黄碱、黄芩苷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反相离子对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Inertsil ODS-3(250mm×4.6mm,5μm,柱温30℃),以[0.2%辛烷磺酸钠溶液-三乙胺(100∶0.2,磷酸调节pH至4.3)]-甲醇(50∶50)为流动相A,以甲醇为流动相B,流动相B的比例由1%~98%匀速递增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盐酸甲基麻黄碱、黄芩苷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5μg(r=0.9998),0.3~17μg(r=1.000)和0.01~0.5μg(r=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1.3%)、99.9%(RSD=1.1%)和99.6%(RSD=1.2%)。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迅速,可用于甲麻芩苷那敏片中3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7.
雷鹏  刘韶  李新中  徐平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31-132,137
目的建立黄芩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配方颗粒中黄芩苷含量,色谱柱:DiamonsilC18(4.6×250m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65∶35);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黄芩苷在0.215~2.1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芩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黄连解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薄层层析和显微鉴别对黄连解毒丸进行定性研究,并测定其盐酸小檗碱和黄芩甙的含量。建议本法用于黄连解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9.
对痰热咳嗽冲剂中黄芩、浙贝母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采用酸化后用醋酸乙酯提取黄芩甙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及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方法,对成药及药材黄芩甙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80.
黄芩水提取工艺中黄芩苷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黄芩中的化学成分黄芩苷在水提取工艺中降解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检测不同温度浸泡处理后的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药材在20℃浸泡时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30℃、40℃条件下浸泡处理,2~24 h内黄芩苷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在以水为溶媒提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时,宜在60℃以上条件下浸泡处理,可减少黄芩苷的降解,提高黄芩苷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