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64篇
  免费   14870篇
  国内免费   6701篇
耳鼻咽喉   415篇
儿科学   4375篇
妇产科学   755篇
基础医学   10808篇
口腔科学   820篇
临床医学   21246篇
内科学   23295篇
皮肤病学   634篇
神经病学   8878篇
特种医学   7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0507篇
综合类   30344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603篇
眼科学   1432篇
药学   14430篇
  129篇
中国医学   7843篇
肿瘤学   17067篇
  2024年   382篇
  2023年   2797篇
  2022年   3972篇
  2021年   7938篇
  2020年   7042篇
  2019年   5458篇
  2018年   5295篇
  2017年   6073篇
  2016年   6565篇
  2015年   6423篇
  2014年   10453篇
  2013年   11630篇
  2012年   9621篇
  2011年   10474篇
  2010年   8497篇
  2009年   7911篇
  2008年   7851篇
  2007年   8123篇
  2006年   7509篇
  2005年   6787篇
  2004年   5607篇
  2003年   5065篇
  2002年   3815篇
  2001年   3405篇
  2000年   2837篇
  1999年   2209篇
  1998年   1969篇
  1997年   1855篇
  1996年   1576篇
  1995年   1314篇
  1994年   1111篇
  1993年   847篇
  1992年   814篇
  1991年   640篇
  1990年   538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444篇
  1987年   379篇
  1986年   343篇
  1985年   442篇
  1984年   299篇
  1983年   209篇
  1982年   232篇
  1981年   212篇
  1980年   181篇
  1979年   140篇
  1978年   93篇
  1977年   80篇
  1976年   62篇
  1975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观察生津利咽含片7d内连续最大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方法:给SPF级昆明种小鼠灌服生津利咽舍片,未测出LD50,故作最大给药量测试。结果:测得最大给药量为120.0g/kg,相当于60妇成人日用量的1446倍。结论:生津利咽含片灌胃给药后,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规范护理程序,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亚低温治疗24h后颅内压逐渐下降,脑组织PO2逐渐上升,伤后3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心护理有助于改善亚低温治疗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变化及预后判断.方法 应用TCD对90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内、3~5d、15d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果 80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颅脑损伤后在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持续<40cm/s或>200cm/s,时间>24h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 利用TCD进行动态观察脑血流变化,对临床早期明确诊断脑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早期及时合理用药和停药以及对预后判断有明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HL-60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以AML细胞株HL-60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学、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和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应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来研究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 HL-60细胞高表达CD44;A3D8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L-60细胞生长。A3D8使HL-6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CD11b、CD14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增高,细胞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减小,核染色质聚集,NBT还原实验阴性,细胞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呈现向单核细胞系方向分化。结论 A3D8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单核系细胞分化,CD44有可能成为AML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应用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丹红与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丹参和曲克芦丁静脉滴注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天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0天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巴氏指数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康复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递质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9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CRP。记录患者28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IL-6、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恶化率(4%)、心肌梗死发生率(2%)较对照组(18%,16%)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28 d病死率(14%)高于治疗组(4%),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褪黑素在脑损伤时对脑细胞凋亡和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6只)、治疗组(36只)。用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中cPLA2蛋白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及cPLA2蛋白表达增强,且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也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和cPLA2蛋白表达,同时也能降低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P<0.01)。结论褪黑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TNF-α和PGE2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PLA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浮膝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0月到2006年9月收治的48例浮膝损伤,在积极治疗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基础上均早期予以骨折内固定,术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按Karlstrom评定标准,优3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1.7%。方法:浮膝损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均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尽早选择手术并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