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08篇
  免费   5468篇
  国内免费   2020篇
耳鼻咽喉   485篇
儿科学   427篇
妇产科学   481篇
基础医学   6338篇
口腔科学   1493篇
临床医学   4882篇
内科学   5943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3618篇
特种医学   18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56篇
综合类   923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488篇
眼科学   920篇
药学   5929篇
  77篇
中国医学   3561篇
肿瘤学   2266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1002篇
  2022年   1639篇
  2021年   2595篇
  2020年   2245篇
  2019年   1737篇
  2018年   1720篇
  2017年   1974篇
  2016年   1919篇
  2015年   2049篇
  2014年   3438篇
  2013年   3898篇
  2012年   3264篇
  2011年   3718篇
  2010年   2832篇
  2009年   2938篇
  2008年   2916篇
  2007年   2922篇
  2006年   2457篇
  2005年   2231篇
  2004年   1750篇
  2003年   1534篇
  2002年   1171篇
  2001年   1066篇
  2000年   977篇
  1999年   814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64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165篇
  1984年   129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81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68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39篇
  1976年   33篇
  197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戒毒所、拘留所和看守所调查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前吸烟和饮酒的情况,朋友、亲戚和家人吸毒的人数,首次吸毒的时间和使用毒品的方式和种类,吸毒前是否有被治安处理或违法行为。结果:共调查了619名吸毒人员,从出生到首次吸毒的发生率为4·08/100(95%可信区间为3·76-4·40)人年。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15a以前开始吸烟(危险率比值为1·58;95%可信区间为1·35-1·86),朋友中吸毒的人数(朋友中有1-4人吸毒危险率比值为1·25;95%可信区间为1·04-1·51,朋友中有5人及以上吸毒危险率比值为1·71;95%可信区间为1·39-2·09)和研究对象来源(拘留所和看守所危险率比值为1·52;95%可信区间为1·18-1·96)与首次吸毒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进一步了解首次吸毒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来预防吸毒和有关疾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408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正确推断社区吸毒解教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戒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8名长沙市芙蓉区登记在册的操守保持者为研究对象,96名复吸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吸毒解教人员的人口学、吸毒和社区帮教相关情况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操守保持者与复吸组比较,平均年龄、首次吸毒年龄相对较大,吸毒时间相对较短,曾经使用过毒品的种类和方式相对较少,戒毒次数相对较少;而操守保持者的社会帮教率(95·6%)明显高于复吸者(53·1%),平均每年尿液毒品检测次数相对较多,低保申请率和就业安置率相对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劳教戒毒次数、就业安置和年尿液检测次数是影响操守成败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帮教措施能够促进社区吸毒解教人员保持操守,是戒毒所戒毒工作的延续和宏观戒毒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93.
补骨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来友  关溯  黄民  杨得坡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4):1868-1870
 目的 研究补骨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为设计合理的给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MTT实验筛选出 补骨脂素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然后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补骨脂素的双向转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 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对补骨脂素吸收的影响。结果 补骨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中对 应时间点表观渗透系数值(Papp)A→B约等于B→A,随时间增加Papp逐渐下降,而在所测浓度范围内Papp值基本保持恒定。 结论 补骨脂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994.
绞股蓝总甙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甙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绞股蓝总甙(200~400mg/kg,ip)后,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梗死面积、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及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损伤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治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脑组织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结论:绞股蓝总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新的用于图像稳定的特征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特征点的检测和提取是进行图像配准、目标识别和运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的后继任务, 检测和提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多目标跟踪和识别技术中, 图像稳定是必要的处理过程, 而如何找到对应的特征点则是其难点所在。本文基于Gabor小波变换,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型自适应策略。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在前后两帧图像中找出可能的对应特征点, 以便进行特征点匹配, 从而完成图像稳定。实验表明, 本文方法检测到的特征点能够确切代表两帧图像间的运动情况, 从而为图像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并发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磁针组和对照组.观察肥胖指标及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磁针组具有减肥效应的同时,在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胆固醇(T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97.
针刺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关元、天枢和中脘穴,得气后用自制无烟帽状灸炷温针,治疗48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2%.  相似文献   
998.
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斐  王东凯  罗立  徐松林  刘莱  徐飒 《中国药房》2005,16(14):1057-1059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11μg/ml(r=0.9991,n=6),回收率为99.62%;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8%;药物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血清层粘连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氨基胍、维生素C+氨基胍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6wk,观察并测定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粘连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变化及24h尿蛋白排泄率。结果:造模后4组大鼠均出现血清层粘连蛋白升高和糖尿病性肾病;氨基胍、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二者合用比单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层粘连蛋白含量、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排泄率。结论:氨基胍、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合用后可降低血清层粘连蛋白含量,保护肾功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EL7402细胞株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L精氨酸,观察各组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病理学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和范围,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的一氧化氮的浓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onewayANOVA,Bonferroni,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明显增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病理显示肿瘤的坏死范围增大,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够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