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2篇
  免费   1161篇
  国内免费   403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548篇
妇产科学   900篇
基础医学   2363篇
口腔科学   1100篇
临床医学   1864篇
内科学   1649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2605篇
特种医学   5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41篇
综合类   2458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302篇
药学   1678篇
  6篇
中国医学   606篇
肿瘤学   43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1178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1113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50篇
  1985年   202篇
  1984年   164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83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27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01.
Abstract: The vitamin B12 (VB12) parameter was studied in the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of 14 demented patients. Eleven of these patients were in a state of dementia of the degenerative type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senile dementia and Pick's disease. The serum VB12 concentration in all the patients was within normal limits, I.e. 500–1,300 pg/m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SF-VBl2 levels and the severity of dementia. The serum and CSF-VB12 levels of the demented patient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elevation after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3–Bl2, 2 mg per da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marked elevation of both the serum and CSF-VB12 after an oral medication (2 mg per day) plus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s (500 μg per day).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of CH3–B12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a higher value of the serum and CSF-VB12 levels.  相似文献   
102.
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5例,外伤性20例,自发性12例,医源性3例,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以颅底CT扫描、脑池造影等获得诊断,采用自体阔筋膜片修补颅底缺损。结果 本组35例均在术后3-3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32例,2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1次手术失败后拒绝再次手术2例,手术成功率94%,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无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人胎盘组织液的主要药效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药理模型,观察人胎盘组织液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连续7d肌肉注射0.1mL/kg剂量的人胎盘组织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P〈0.01);连续6d肌肉注射0.1mL/kg剂量的人胎盘组织液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胎盘组织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64岁,以“左手掌皮下条索状硬结10年,加重伴小指屈曲畸形1年”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查:左手掌第五掌指关节处皮肤皱褶,皮下一纵行挛缩带如弓弦样感,使第五掌指关节呈屈曲90°位畸形,严重影响功能和外观。诊断为左手掌腱膜挛缩症。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血凝化验均在正常范围,于12月8日在臂丛麻醉下行掌腱膜松解切除植皮手术。常规应用电子气囊止血带,压力40kPa,定时60min,手术切开皮肤后即发现止血带失用,出血明显,约在止血带使用6min时,患者述疲乏不适,继而突然出现心率减慢(48次/min),血压下降(60/48mmHg)。麻醉师考虑与使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脑脊液中右旋布洛芬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方法 新西兰家兔脑部直接注射右旋布洛芬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色谱条件 :KromasilC18(15 0mm× 4 .6mm ,7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0 .0 2m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 (6 5∶30∶5 ) ,流速 1.0ml/min ,柱温为室温 ,检测波长 2 2 5nm ,以保泰松为内标。结果 脑脊液右旋布洛芬在 0 .5~ 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4。药物在脑脊液中Tmax为 1.1h ,Cmax为 9.9μg/ml,T1/ 2 为 3.5h ,AUC为 6 1.0 μg·h/ml。结论 HPLC RP法可用于测定脑脊液中右旋布洛芬含量 ,药物在脑脊液中代谢呈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6.
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新疗法。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药物加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5、90、180d临床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人工脑脊液置换术可能成为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兔肺小动脉内羊水栓塞成分的时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羊水成分在肺小动脉内时序演变过程,为羊水栓塞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兔羊水栓塞症模型,用旺,阿尔辛兰-荧光桃红改良染色法及TEM法,观察羊水中细胞进入兔肺后的时序变化及病变过程。结果:角化上皮等进入兔肺血管后经15d即分解消失,但其引起的多发性结节性小动脉炎经22d才可见到,TEM可见到角化上皮的凋亡过程。结论:羊水中角化上皮细胞在肺小动脉内的时序改变及继发血管改变在病理诊断医疗事故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993年7月~2007年5月,我科共行腰椎手术429例,其中18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4.2%,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于术后3d接受经皮下泵门静脉灌注化疗。结论:腹腔镜门静脉插管术安全可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手术组医师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对CJD病人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与总tau蛋白比值的研究,探讨其对散发性CJ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例散发性CJD、11例其它痴呆及29例非痴呆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同时测定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与总tau蛋白的比值。结果1.CJD组与其它两组相比,p-tau/t-tau的比值有明显差异(P<0.05)。2.在CJD组高浓度的磷酸化tau蛋白与进展快,病程短有关(P<0.01)。结论测定p-tau/t-tau的比值有助于CJD与AD等痴呆类疾病的鉴别,对判定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