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8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6篇
中国医学   99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1.
The effect of repeated exposure of cutting oil on 8 guinea pigs' skin was evaluated by visual scoring for erythema and skin water vapour loss (SVL) measurement over a 6-week period. The visual scores (measuring severity of erythema) and SVL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skin treated with cutting oils (positive control) compared to untreated skin (negative control)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The scores and SVL values returned to near-baseline values when cutting oil application was stopp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2 "after-work" emollient creams on 8 guinea pigs' skin repeatedly treated with a cutting oil was assessed by similar methods. The visual scores and SVL values of guinea pig skin that was repeatedly treated with the cutting oil and moisturized with "after-work" emollient crea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 guinea pig skin. It appeared that the 2 "after-work" emollient creams do not alleviate the irritant effect of the cutting oil on guinea pig skin. They appeared to aggravate the irritant effect of the cutting oil.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苯甲酸乳膏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_(18)柱(4.6n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4:56),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26nm。结果:苯甲酸和水杨酸分别在15.20~76.00mg·L~(-1)和7.64~38.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日内、日间RSD在0.030~4.79%,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在98.54%~101.20%。分析了3批样品,结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复方苯甲酸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考察清火解毒片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外抑菌法、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鼠耳肿胀法、发热反应法、氨雾致咳法、醋酸刺激扭体法。结果:该药对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趋势;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也不明显;能明显延长氨雾诱发小鼠咳嗽反应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还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结论:该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镇咳、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4.
咪喹莫特脂质体与乳膏体外经皮扩散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中和法制备咪喹莫特脂质体,研究了其体外经皮扩散行为并与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比较。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55nm,跨距为1.65,能经皮缓慢扩散,皮层的局部贮药量比之乳膏有增加,可减少药物全身吸收。  相似文献   
25.
刘忠鑫  薛红  程大光  钟湘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1039-1040
目的:评价丁丙氢化可的松霜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试验组188例,用丁丙氢化可的松霜膏涂于患处,tid,对照组120例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霜涂于患处,tid,疗程3~25d。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痊愈率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3.6%,77.7%和7.4%,对照组分别为92.5%,75.0%和8.4%,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丙氢化可的松霜膏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盐酸左氧氟沙星乳膏的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静  李兴德  徐侃  孙宇 《中国药师》2003,6(4):210-211
目的:研制盐酸左氧氟沙星乳膏。方法:拟订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乳膏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用UV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医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烧伤创面对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软膏的吸收作用以及对血清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患者41例,局部外用rhEGF软膏治疗,每日换药一次。浅Ⅱ°创面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第4,7天;深Ⅱ°创面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14天,分别取患者静脉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EGF浓度。结果:rhEGF软膏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论用药面积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其血清EG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用药前后EGF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EGF浓度与创面深度和用药面积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rhEGF软膏局部外用,通过创面吸收的量甚微,体内无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用HPLC法测定VE霜的含量。方法 将VE霜制成供试品溶液 ,经C1 8色谱柱 ,以甲醇为流动相 ,用紫外检测器在2 85nm处检测。结果 VE可与霜剂基质中的成分很好地分离 ,VE的线性范围为 0 .2~ 1.0mg ml,平均回收率为 98.82 % ,RSD为 1.92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 ,适用于VE霜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9.
HPLC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海菁 《海峡药学》2003,15(2):34-36
目的  应用HPLC法对三黄片中黄芩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选用Hypersil-ODS(5μm ,2 50nm× 4mm) ,乙腈 水 磷酸 (2 1∶79∶0 0 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74nm ,流速 :1 0ml·min- 1 。 结果  线性范围为 0 432~ 2 .1 60 μg(r=0 .9998)平均回收率 1 0 1 5 % ,RSD =0 6 %。 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同药典中所测成分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祛斑止痒膏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通过软膏性状和药物稳定性的考察,确立投料次序,并通过软膏止痒效果对比,确定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结果:实验研究的基质敷料处方,按药材与基质敷料10:7比例,加3%月桂氮卓酮(Azone)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成型,稳定性好,膏体性状及疗效均较佳。结论:实验确定的成型工艺条件切实可行,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