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阎新佳  郑威  温静  吴健  许颖  曹磊  王洪湘  项峥 《中草药》2017,48(2):247-251
目的对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花败酱草干燥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地芰普内酯(1)、citroside A(2)、grasshopper ketone(3)、(E)-4-hydroxy-3,3,5-trimethy1-4-(3-oxobut-1-en-1-yl)-cyclohexan-1-one(4)、bluemenol A(5)、pubinernoid A(6)、刺槐素(7)、葛根素(8)、5-(1′-hydroxyethyl)-methyl nicotinate(9)、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10)、1-O-(β-Dglucosyl)-2-[2-methoxy-4-(3-hydroxypropyl)-phenoxy]-propan-3-ol(11)、二氢芥子醇(12)、3,5-dimethoxyl-4-hydroxylphenyl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13)、2-phenylethyl-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究不同基原败酱药材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应用Phenix生物显微镜对不同基原败酱药材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黄花败酱和斑花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具有疣状突起,白花败酱和异叶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不具有疣状突起;黄花败酱中含有复粒和单粒淀粉粒,其他3种皆为单粒淀粉粒;异叶败酱木栓细胞中含有黄色分泌细胞,而其他3种所含分泌细胞不明显或者不含分泌细胞;白花败酱中含有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而其他3种中含有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结论 显微鉴别能够快速、经济、准确鉴别败酱药材。  相似文献   
43.
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化学成分研究显示败酱草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香豆素及有机酸类,药理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抑菌、镇静、胃肠、抗肿瘤、抗氧化及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来源植物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两种来源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甲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快速制备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11-氧代齐墩果酸(1)、3, 11-二氧代齐墩果酸(2)、3-O-木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3)、3-氧代-29-羟基齐墩果酸(4)、3β, 12α-二羟基-13β, 28-内酯齐墩果酸(5)、3-鼠李糖-(1→2)-木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6)、愈创木-6(7)-烯-4, 10-二醇(7)、3α-乌苏酸(8)、豆甾醇(9)、麦角甾- 6, 22-二烯-3β, 5α, 8α-三醇(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苷(11)、齐墩果酸-3-O-鼠李糖-(1→2)-木糖苷(12)、3-O-木糖- (1→3)-鼠李糖-(1→2)-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13)、齐墩果酸-28-O-葡萄糖-(1→6)-葡萄糖酯苷(14)。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5.
《履巉岩本草》中苦益菜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中苦益菜基原及功用,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古今文献查阅、植物学比较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现代对苦益菜的应用,考证其药物基原及功用。[结果]从植物形态、分布与生境、功效与主治、药物名称等方面考证发现,《履巉岩本草》中的苦益菜与白花败酱相吻合,而白花败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消痈排脓之功效。[结论]苦益菜的原植物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Thunb.)Juss.,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建议重新将其收入《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糙叶败酱药材中异白花败酱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糙叶败酱药材中的异白花败酱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溶液(pH2.5)=7:93,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结果:糙叶败酱药材中异白花败酱醇的TLC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好;异白花败酱醇的进样浓度在0.2~1.2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2.84%(n=9)。结论:所建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糙叶败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糙叶败酱提取物糙叶败酱粗多糖、糙叶败酱总木脂素、糙叶败酱总皂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糙叶败酱抗癌作用有效成分。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onotetrazolium test,MTT)测定不同浓度糙叶败酱粗多糖、糙叶败酱总木脂素、糙叶败酱总皂苷分别对人肺源腺癌细胞SPCA-1、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的影响。结果:糙叶败酱总木脂素、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SPCA-1、HepG2、K562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有相关性;糙叶败酱总木脂素对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00μg/ml,作用96h,IC50为21.16μg/ml;糙叶败酱粗多糖对SPCA-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糙叶败酱不同成分有不同的抗肿瘤作用,糙叶败酱总木脂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对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2α-羟基乌苏酸(1)、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2)、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咖啡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东莨菪内酯(9)、β-谷甾醇(10)。结论 化合物2、3、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0.
糙海参中三萜皂苷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 Jaeger)的三萜皂苷类抗癌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树脂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进行三萜皂苷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对提取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稻瘟霉和体外细胞毒(针对MKN-45人胃癌肿瘤细胞和HCT-116人肠癌肿瘤细胞)的活性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24-dehydroechinoside A (1),echinoside B(2),echinoside A(3),holothurin B(4)和holothurin A(5).化合物1~5对稻瘟霉的最小活性浓度分别为<7.9、<15.7l、<7.9、<15.7、<7.9 μg/ml,对MKN-45人胃癌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0、0.18、1.86、1.59、2.37 μmol/L,对HCT-116人肠癌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6、3.31、1.98、1.60、0.24 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以原生产物形式得到的单体天然产物,2~5为首次从糙海参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均显示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