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Summary In rabbit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during fever induced by endotoxins, myxoviruses, or endogenous pyrogen, concentrations of adenosine 3,5-cyclic monophosphate (cyclic AMP) and prostaglandin E (PGE) are about 2-fold higher in comparison to normal values. In endotoxin treated animals paracetamol reduced the fever reaction and both PGE and cyclic AMP levels. Administration of theophyllin together with endotoxin enhanced the fever reaction and cyclic AMP levels in CSF, but had no influence on stimulation of PGE synthesis. Following injection of PGE2 into the lateral cerebral ventricles increased cyclic AMP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in CSF.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yrogenic effect of PGE is mediated by stimulation of cerebral cyclic AMP synthesis.  相似文献   
72.
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方法与结果: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正常情况下,异硫氰酸盐标记的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的百分比为(852±16)%,单核细胞表面荧光强度值为303±019;在加入甘氨酸后,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的百分比降至(225±18)%,单核细胞表面荧光强度值也低至104±008,这表明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的结合率,另在电镜下观察到正常的内毒素呈较规则的网络状、条带状(×100000),受甘氨酸作用后,结构受到破坏,呈散乱分布的点、段状。结论:提示甘氨酸对内毒素的拮抗剂作用与其改变内毒素的正常结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3.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取健康体重(250±30)gSD雄性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 正常对照组(n=7), 内毒素组(n=7), 谷氨酰胺+内毒素组(n=8), 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连续记录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AP)、心肌收缩张力曲线, 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谷氨酰胺组对内毒素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及D20延长、心肌张力降低、心率变慢等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同时可以明显逆转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有机会成为一个有效防治内毒素性心肌损伤的药物。  相似文献   
74.
肝硬化患者易并发感染,这与其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数量减少及功能损伤在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中起关键作用,损伤的功能包括趋化、吞噬、呼吸爆发、形成和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本文在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改善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一些措施,以期为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探索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损伤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干扰作用。方法(1)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CM)制作:EC—CM1: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孵育融合成单层的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24h,收集上清培养液制成;EC—CM2:以终浓度为1μg/ml的内毒素孵育融合成单层的PAEC1h后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孵育24h收集上清培养液制成。(2)分组及指标观测:将贴块法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成5组,分别用EC-CM1、EC—CM2、EC—CM2+BMP-2 1ng/ml、EC—CM2+BMP—2 10ng/ml和EC-CM2+BMP-2 100ng/ml孵育PASMC。使用BrdU法测定PASMC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分析PASMC细胞周期的变化;3^H—TdR掺入实验检测DNA合成情况;RT—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mRNA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检测pSmad蛋白量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引起PASMC增殖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DNA合成增加(P〈0.01),同时,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Smad蛋白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中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Ⅳ组、Ⅴ组中PASMC增殖率显著下降,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DNA合成减少(P〈0.01),同时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Smad蛋白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EC—CM2诱导PASMC cyclinD1的高表达,促进PASMC增殖;BMP-2可以通过激活Smad1信号转导途径抑制EC—CM2培养的PASMC表达cyclinD1,进而抑制EC—CM2刺激引起的PASMC增殖.BMP2作用在1~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6.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缺血预处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E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正常对照组。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0和乳酸脱氢酶(LDH);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用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77.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β和β2受体及β2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β、β2受体和β2受体mRNA含量的变化,探讨上述变化与ALI的关系及β2受体变化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静注内毒素复制大鼠ALI模型,肺组织β、β2受体及β2受体mRNA含量,分别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和斑点杂交技术测定。结果:静注内毒素后1、4、6h,大鼠肺组织β和β2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β2受体为甚;静注内毒素后4及6小时,大鼠肺组织β2受体mRNA含量分别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764%±196%(P<0.01)和528%±204%(P<0.01)。结论:肺组织β受体数目的减少在ALI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β2受体数目的减少可能与ALI关系更密切;β2受体mRNA含量的减少可能是ALI后一定阶段肺组织β2受体数目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体外冲击波碎石导致机体感染可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引起全身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价值。 方法 留取41 例不同部位与复杂程度的泌尿系统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并以偶氮显色法作内毒素浓度测定。 结果 (1) 不同部位与复杂程度的泌尿系统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血液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 肾结石直径> 2cm ,多发性肾结石、铸型或鹿角形肾结石或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病人ESWL治疗后的尿液内毒素浓度为(65 .34 ±32.17)n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内毒素浓度(21 .28 ±6 .56)ng/L,P< 0 .05 ;尿液的细菌阳性率也从治疗前的1/8 增加为3/8 。(3) 单发直径≤2 cm 的肾结石及单纯输尿管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后尿液内毒素浓度无显著升高,尿液的细菌阳性率也无变化。 结论 ESWL 造成泌尿系结石病人全身感染的可能性小,但引起复杂性、多发性结石病人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病人ESWL 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循环血多核白细胞(PMN)和肺组织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的变化,并探讨二者β-AR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静注内毒素复制大鼠ALI模型,循环血PMN及肺组织β-AR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结果:静注内毒素后1、4、6 h,大鼠循环血PMN及肺组织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静注内毒素后4 h, 6 h较1 h及6 h较4 h PMNβ-AR的Bmax均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β-AR Bmax各内毒素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循环血PMN和肺组织β-AR变化在程度上无相关性(P>0.05)。结论:ALI时循环血PMN及肺组织β-AR数目均明显减少,其在ALI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ALI时外周血PMN β-AR不能作为观察肺组织β-AR变化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0.
内毒素诱导原代肝细胞表达FasL及其细胞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毒素直接与间接致肝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血症肝脏损伤中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低浓度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培养肝细胞,经不同浓度内毒素(1、5、10μg/ml)作用24、48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膜性FasL(mFasL)表达及TUNEL试验检测内毒素直接与间接致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内毒素作用24h后肝细胞mFasL表达阳性程度为++-+++,对照组为阴性,内毒素直接作用24h后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