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2.
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后反应迟钝,精神差,易冲动,影像学检查提示发生脱髓鞘性改变,给予甲强龙1000 mg治疗4天,并补充甲钴胺、电解质等,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本文从地西他滨导致脱髓鞘脑病的原因与治疗等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恶性肿瘤无效时,尝试增强CAR-T功能来提高疗效,是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近年来,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多靶点CAR-T、来那度胺、地西他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以及伊布替尼等均能增强CAR-T功能。文章对近年来在复发难治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中增强CAR-T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HI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和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分别采用DAC+HIA方案(观察组,n=17)和FLAG方案(对照组,n=33)作为诱导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计算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64.7%,高于对照组的33.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76.5%和60.6% (P>0.05)。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均未达,死亡率和复发率为35.3%和18.2%;对照组的中位OS和中位RFS为654 d和612 d,死亡率和复发率为42.4%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结论DAC联合HIA方案作为首选治疗复发难治性AML与FLAG方案总体疗效相当,且完全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5.
雷蕾  王树叶 《中外医疗》2016,(23):10-12
目的:分析和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血液科2012年3月—2015年9月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实验组给予地西他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CAG方案化疗。连续给药2个周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的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缓解效果,且血液学毒性作用较小,临床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6.
曹静  黄琨  徐敏 《中外医疗》2016,(25):119-121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并分析2012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20例中高危MDS和AML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8例患者为CR,6例PR,在此其中2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NR。总有效率70%,l疗程完全缓解率40%。Ⅳ度骨髓抑制100%,缓解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17~23 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较血小板晚,平均25 d左右。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使用地西他宾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风险可控,老年人也能耐受,但有不良预后的染色体或突变基因的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7.
孙黎黎 《当代医学》2021,27(9):77-79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Th17和Th22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高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Th17和Th22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与对照组(83.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h17、Th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可调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内Th17、Th2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84-86
目的观察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予CAG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总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2.14%、50.00%,两组总缓解率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WBC复常时间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WBC复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80-83
目的探讨单独CAG方案及其联合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CAG化疗方案[阿克林霉素(ACR)+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研究组采用CAG方案联合DAC治疗,均化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缓解效果、毒副反应、生活质量以及随访1年、2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AML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研究组、对照组CR+PR分别占88.00%、60.00%,组间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ML患者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ORTC QLQ-C30量表中PF、EF、Q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成功随访2年,无失访病例。研究组AML患者2年生存率76.00%高于对照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方案联合DAC治疗AML可增益临床效果和提高生存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0.
IntroductionDecitabine has shown clinical benefits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INT)-2 or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 but the benefits have not been well demonstrated in patients with lower-risk (IPSS low or INT-1) disease. Recently,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PSS lower-risk disease is heterogeneous, with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se patients having poor survival.Patients and MethodsThis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ith IPSS lower-risk MDS from the DRAMA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or Dacogen Long-Term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NCT01400633) and DIVA (A Study for Dacoge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NCT01041846) studies, which we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citab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DS. Using the Lower-Risk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LR-PSS], we classified IPSS lower-risk MDS. Patients in each LR-PSS category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overall response (OR) to decitabine treatment, and surviv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ResultsOne hundred six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LR-PSS category 1 (n = 12; 10.3%), category 2 (n = 56; 48.3%), and category 3 (n = 48; 41.4%). Survival outcomes differed among the 3 categories (P = .046). The overall survival according to OR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patients (P = .008) and category 3 patients (P = .003). We analyzed predictive factors for OR, but no variable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OR.ConclusionDecitabine treatment showed a survival benefit in the higher-risk group of IPSS lower-risk MDS patients who responded to treatment,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the LR-PSS category was helpful for this subgroup, indicating that decitabine treatment might alter the natural course of disease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