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7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95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3520篇
药学   323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雷帕霉素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PA 7.5、15和30?ng/ml组,4组均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实验组灌注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APA。术后不同时间裂隙灯观察兔眼角膜、房水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3个月后处死动物,分别对4组兔眼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2周,RAPA15?ng/ml组和30?ng/ml组后囊混浊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混浊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浓度为15~30?ng/ml的RAPA灌注液可有效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对角膜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2.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机械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郭素平  徐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212-1214

目的:观察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52眼房角镜下粘连性房角关闭≥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随访6mo,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前眼压为33.92±5.45mmHg,术后1、2、3、6mo眼压分别为15.40±2.67、15.65±2.65、15.57±2.50、16.17±2.6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镜辅助下房角分离术对于PAC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椭圆体带完整性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06眼纳入研究。术前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变化,比较不同BCVA分段手术前后患眼椭圆体带的完整性,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分别为0.80(0.50, 1.70)、0.51(0.28, 1.30)、0.50(0.09, 0.60)、0.30(0.22, 0.90)、0.30(0.22, 0.70),有差异(P<0.001); 术前和术后6mo不同BCVA分段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均有差异(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6mo时BCVA与术前BCVA和椭圆体带完整性具有相关性(P<0.05); 和性别、年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眼轴无相关性(P>0.05)。

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和术前视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抗VEGF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与非超乳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为NV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7例47眼,术前均行抗VEGF玻璃体积内注射,其中1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联合组),28眼行单纯Ahmed引流阀植入术(单阀组),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和用药情况,并随访6mo以上。

结果:NVG患者47眼中,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至6mo时,联合组患者视力提高者10 眼(53%),不变者8眼(42%),降低者1眼(5%); 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16/19),条件成功率 11%(2/19),失败5%(1/19); 单阀组患者视力提高者11眼(39%),不变者17眼(61%),降低者0例,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1%(17/28),条件成功率 25%(7/28),失败14%(4/28)。

结论:抗VEGF和单纯Ahmed引流阀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既能有效控制术后眼压,又尽可能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青光眼药物使用量,便于随诊眼底,是治疗NVG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Catquest-8SF量表研究PHACO+SIOL植入术患者主观报告的效果,评估Catquest-8SF量表在中国北方白内障人群的适用性及其对白内障手术的敏感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随访研究。泰安市中心医院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3mo完成面对面的Catquest-8SF量表填写。

结果:术前共120例白内障患者完成了Catquest-8SF量表。术前Catquest-8SF量表得分与术前双眼加权logMAR视力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无全身合并症的患者量表得分高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P<0.05)。102名(85%)患者完成术后3mo量表,单眼手术组和双眼手术组比较,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t=10.404, P<0.001),术后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0.001)。两组在量表得分提高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2%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满意度与量表得分的提高值显著相关(P<0.05)。

结论: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在我国北方ARC人群中适用性好,简短高效,可以作为白内障常规临床评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6.

目的:应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区域折射型(SBL-3)和衍射折射型(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2017-03/2018-04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7例47眼。根据植入MIOL的不同分为SBL-3组(22例22眼)和SN6AD1组(25例25眼)。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并采用OQAS检查客观视觉质量。

结果:术后3mo,SBL-3组患者裸眼中视力优于SN6AD1组\〖0.14(0.04,0.26)vs 0.26(0.12,0.40),P<0.05\〗,客观散射指数\〖2.52(2.35,3.86)vs 1.89(1.39,2.28)\〗和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力(2.47±0.88D vs 1.25±0.70D)均显著高于SN6AD1组,MTF-cut/off、SR及模拟对比度视力均显著低于SN6AD1组(P<0.01)。

结论:SBL-3和SN6AD1 MIOL植入术后患者均能够获得较好的主观视觉质量,但OQAS系统能够反映二者产生的客观视觉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FLACS(观察组)和传统超声乳化术(对照组)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各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超声功率、实际及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3d角膜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矫正远视力(CDVA)、裸眼远视力(UCDVA)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变化情况均为:术后3d>术后1wk>术后1mo,而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FLACS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结膜印记细胞学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6-12/2017-12于福建省立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39例39眼。观察和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d,1wk,1、2mo的干眼症状评估OSDI量表。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测量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以及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2mo的OSDI量表的评分:9.30±3.80、19.8±3.42、33.2±5.63、18.8±3.49、20.3±8.65分(P<0.05); 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是376.00±73.88、289±69.50、243.02±80.81、336.72±81.60、346.70±67.35个/mm2(P<0.05); 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6.91±4.52、6.12±3.55、5.18±3.37、6.28±4.70、5.96±3.17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10.21±5.20、8.89±4.47、6.87±3.68、7.35±3.52、9.00±4.23s,术后1wk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破坏眼表,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和结膜细胞损害于术后1d开始,术后1wk加剧,术后2mo患者的眼表状态仍然无法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9.
高鹏  王建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475-1478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02/2018-01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使用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及玻璃酸钠组。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7、14、30d时临床症状评分、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术后14、30d时玻璃酸钠组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情况及BUT显著优于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P<0.05); 术后30d时玻璃酸钠组患者染色评分及泪膜成像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均可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临床症状,改善泪膜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2013-09/201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确诊为白内障,且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4例61眼,其中超长眼轴组20例29眼,正常眼轴对照组24例32眼。术前应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生物参数,术后3mo应用IOL Master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眼生物参数,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分析其变化及相互关系。

结果:超长眼轴组术后前房深度与年龄、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曲率无相关性(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402,P=0.031)。超长眼轴组术后3mo相比术前,眼轴长度显著缩短,角膜曲率增加,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正常眼轴对照组术后前房深度与年龄、术前眼轴长度、术前前房深度无相关性(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538,P=0.001)。正常眼轴对照组术后3mo较术前,眼轴长度显著缩短,前房深度显著增加(P<0.05),角膜曲率无改变(P>0.05)。手术前后,超长眼轴组相比正常眼轴对照组角膜曲率变化更大(P<0.05); 眼轴长度变化百分率、前房深度变化百分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轴长度缩短,角膜曲率增加,在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应增加一定度数,以便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前房深度预测具有复杂性与个体差异的不可预知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