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7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95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3520篇
药学   323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 ,进而造成晶状体组织内相关酶代谢异常是AIC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是否可以溶解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撕下的前囊膜,对半切开,一半立即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中。另一半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 1500IU透明质酸酶中。分别放置5、1O、15min,然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置于平衡液中5、10、15min的前囊膜,囊膜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完整;而置于透明质酸酶中5,10、15min的前囊膜,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缝隙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晶状体囊膜上的上皮细胞易于被清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本组对近5年来完成的188例由于炎症、抗青光眼手术以后、外伤、糖尿病等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均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法,手术中没有用辅助的扩瞳器,采用的是人工机械性扩大瞳孔,超声乳化的技巧是弹性法和劈裂法.结果手术后病人的瞳孔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但一般都不大于5mm且成规则状.有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手术后角膜水肿,1周后自行恢复;极个别的病人角膜水肿恢复时间比较长,但未发现角膜失代偿.还有少数病人有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结论对于有经验的医师超声乳化手术在小瞳孔白内障的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获得如同正常瞳孔的白内障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手术结膜囊及房水细菌培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中结膜囊、房水污染与眼内炎的关系。方法 对 74例 80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结膜囊及房水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6 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 ,细菌培养阳性者 18株 ,平均培养阳性率为 11.3%。房水为 8株 ,检出率为 10 .0 % ;结膜囊为 10株 ,检出率为 12 .5 %。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 (11 18) ,其中 3眼结膜囊及房水检出同一菌株。检出阳性的 15眼无 1例发展成眼内炎。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有少量细菌 ,虽不致发生眼内炎 ,但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5.
报告20例(21眼)青光眼白内障并存患者采用显微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滤过泡形成,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并对有关机制,手术优点及不易控制的眼压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免水分离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水分离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白内障患者 2 0 0只眼 ,分两组。一组 (对照组 ) 95例 10 0只眼进行常规水分离术 ,二组 (观察组 ) 94例 10 0只眼 ,行免水分离术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超声乳化能量和时间 ,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周时视力 ,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 1)平均超声能量Ⅰ、Ⅱ、Ⅲ、Ⅳ级核 ,一组分别是 :( 10 5 6± 4 16) %、 ( 17 88± 2 2 6) %、 ( 2 9 2 2± 3 5 4) %、 ( 3 7 88± 2 67) % ;二组分别是 ( 11 3 0± 1 89) %、 ( 18 76± 1 61) %、 ( 2 7 99± 3 5 8) %、 ( 3 9 2 2± 3 3 3 ) % ;两组平均超声能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t =-0 5 12、 -1 496、 1 70 6、 -1 3 60 ,P =0 615、 0 14 2、 0 0 91、 0 182 ) ;平均超声时间一组分别为 ( 7 5 6±3 2 1)s、 ( 2 6 68± 5 15 )s、 ( 71 72± 17 2 2 )s、 ( 13 7 71± 3 8 60 )s ,二组分别为 ( 9 10± 1 2 0 )s、 ( 2 4 71± 4 0 9)s、 ( 76 17± 18 74)s、 ( 12 2 0 9± 3 5 14 )s ,两组平均超声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t =-1 42、 -1 415、 -1 3 69、 1 3 3 3 ,P =0 173、0 164、 0 174、 0 190 )。 ( 2 )术后一  相似文献   
18.
劈裂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劈裂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劈裂技术治疗白内障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462例(516眼)。参数设定:能量50%~70%,负压150~l80mmHg(1mmHg=0.133kPa),流量24ml/min。结果:超声平均时间1.3min,最短0.4min,术后1天裸眼视力≥0.5者占69%,≥1.0者21%。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78%,≥1.0者25%。术中后囊破裂14只限。术后角膜轻度水肿59只眼,1周内消退。结论:劈裂技术具有使用能量低、超声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机械性碎核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例施行闭合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12例(13只眼)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在局麻下先施行3mm弦长、180度圆弧的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三切核)、植入6.5mm直径的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用负压环钻切除病变角膜组织,立即用连续缝合法将植片缝于植床。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局部滴用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滴眼剂2~6个月;最后随访时间为2~72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本组12例(13只眼)无一例在术中发生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浅前房,3d后前房恢复正常,但虹膜周边局部前粘;出院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例在术后5个月时发生植片自溶,再次行角膜移植,半年后植片血管化,放弃治疗。3例术后1年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再次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2~3个月后角膜恢复透明。最后随访时,9例植片透明,3例在植缘有少量新生血管;瞳孔均居中,基本为圆形;人工晶体位置不偏,后囊明显混浊1例,施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无一例发现囊口收缩或明显的囊口纤维化。最后随访时矫正视力0.04~0.8,平均0.4。结论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采用闭合式小切口手法碎核三联术,术式简化、术时短;术中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可以尽早地恢复病眼的视力。  相似文献   
20.
We compared the Acrysoft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IOL) in the mini monovision formula (n = 20) with the Array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n = 20) for glasses independence after cataract surgery. The Acrysoft monofocal IOL group showed similar and even slightly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Array multifocal IOL group. The monofocal Acrysoft IOL using the mini monovision (blended vision) formula is a good alternative for providing post-cataract surgery glasses independence. Drs. Chen,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and Neal H. Atebara are at University of Hawaii School of Medicine, Honolulu, Hawaii, USA. Dr. Te Tsaw Chen, Past Professor & Director, was at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Taipei, ROC. The authors have stated that they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terest or other relationship with any product manufacturer or provider of servic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lso do not discuss the use of off-label products, which includes unlabeled, unapproved, or investigative products or devices.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Acrysoft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in the mini monovision formula to the Array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for glasses independence after cataract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