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1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31.
目的观察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Ⅳ型皮肤或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Nd:YAG Spectra VRM Ⅲ激光,波长1064nm,光斑尺寸3mm,脉宽5~7ns,能量3.0~3.6J/cm2,对50例雀斑患者进行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3次,末次治疗后评价患者雀斑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35例(70)基本完全消退,10例(20%)明显消退,5例(10%)好转,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出现,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未见加重。结论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Ⅳ型皮肤或混合黄褐斑的雀斑患者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应用多色分层复合树脂修复前牙Ⅳ类洞,观察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颗Ⅳ类洞患牙,先经牙体预备,而后制备硅橡胶背板,比色,粘结,多色分层树脂修复,最后进行咬合调整,精细抛光,分别于术后1周、3、6、12、24月复查修复体充填效果。结果:36例充填体在24个月内的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临床满意的美学效果。结论:多色分层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牙体,在较少磨除牙体组织的同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以及血清样本效价测定,综合评价黄芪甲苷注射液对动物的致敏作用,为临床拟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ASA: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0.4、1.6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1 d,3倍剂量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动物过敏症状;PCA: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0.5、2.0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制备抗血清;将致敏血清稀释后sc给予另一批大鼠进行被动致敏,约48 h后激发,30 min后麻醉处死,观察皮肤过敏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ASA:黄芪甲苷注射液在0.4、1.6 mg/kg剂量下各只豚鼠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阴性;PCA:黄芪甲苷注射液0.5、2.0 mg/kg剂量下大鼠被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清样本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黄芪甲苷注射液体内ASA和PCA试验均无过敏反应,动物血清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药物的特异性抗体,提示临床使用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修复老年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5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对63例Ⅲ~Ⅳ期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2例创面完全封闭.39例创面较前明显缩小70%以上,护理难度明显下降,疗效满意,2例因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死亡.结论: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的治疗方法是老年患者Ⅲ~Ⅳ期压疮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技巧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8例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通过后外侧及内侧切口入路,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选择固定方法。结果 3例失访;35例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3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7.6分±11.2分,其中优14例,良20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8°,跖屈28°~47°。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必须根据骨折块形态及移位方向合理选择切口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建立骨痨敌薄膜衣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柱(250 mmx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分别在0.108-1.62 μg(r=0.999 7)、0.409-6.135 μg(r=0.999 8)、0.108 8~1.632 μg(r=0.999 9)、0.503-7.545 μg(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98.87%、99.31%、98.66%,RSD分别为1.31%、1.47%、0.96%、1.45%.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骨痨敌薄膜衣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的质量分数测定.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 用于西格列汀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西格列汀-d4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leanertPPT沉淀板沉淀后, 通过Diamonsil C18色谱柱(100 mm×4.6 mm,5 μm)进行分离,使用甲醇-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10%甲醇,0.1% 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离 子检测。从选择性、残留、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 同时考察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西格列汀、西格列汀-d4的MRM离子对 分别为 m/z 408.0→235.2、m/z 412.1→239.0。人血浆中西格列汀在 0.5~1 000 μg/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定量下限为0.5 μg/L;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在0.83%~12.80%之间,准确度(RE)在± 10.0%以内。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 (AUC)、半衰期(T1/2)分别为(2.44±1.29)h、(375±138)μg/L、(2 915±585)h·μg/L、(11.10±2.41)h。结论 本LC-MS/ MS分析方法敏感度高且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满足生物分析的法规要求,可应用于人体内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浓度,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适量内标,50%甲醇-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进样。采用ACE Excel 1.7 C18柱(50 mm×2.1 mm,2.1 μm),柱温:40℃,流速:0.6 mL·min-1,流动相由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组成,采用梯度洗脱,分析时间2.5 min。质谱采用ESI源,正离子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浓缩液,眼眶采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以DAS 3.0软件处理。结果: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党参炔苷的浓度分别在5~2 000 ng·mL-1、2~800 ng·mL-1、10~4 000 ng·mL-1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 ≥ 0.991 5);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13.3%(n=6);提取回收率均在79.0%~97.1%之间,RSD均小于11.4%(n=6)。药动学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党参炔苷和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8.84±17.20)、(23.11±6.84)、(5.32±0.36)μg·min·L-1,t1/2分别为(56.44±28.25)、(47.48±9.54)、(10.01±4.42)min,CL分别为(0.15±0.06)、(1.18±0.47)、(0.47±0.11)mL·min-1·kg-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参芪扶正口服液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黄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分别对大黄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液中大黄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通过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酸的浓度,计算大黄酸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率(Peff),以研究其低、中、高(27.2,47.6,68.0μg·mL-1)3个浓度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观察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对大黄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黄酸的测定方法专属性、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基质效应、绝对回收率均符合相关规定。大黄酸在27.2~68.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空肠、回肠中Ka、Peff值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与黄芪多糖配伍后,大黄酸在空肠中Ka值减小(P<0.05);与黄芪甲苷配伍后,大黄酸在十二指肠中的Ka、Peff值增大(P<0.05),在回肠中的Peff值增大(P<0.05)。结论大黄酸在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效果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黄芪多糖可抑制大黄酸在空肠中的吸收,黄芪甲苷可显著促进大黄酸在十二指肠、回肠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