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探究对比环孢素A与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长春新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结果:经环孢素A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细胞生长因子情况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较快,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以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ktr4:NTR-h Kik GR)为实验动物,研究长春新碱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方法取受精后24 h皮肤荧光斑马鱼胚胎,将脱膜后的胚胎分别置于0.01~0.04 mmol·L-1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中,24 h后采用荧光显像的方法对斑马鱼皮肤荧光斑点进行计数和统计处理;同时对鱼体细胞死亡情况进行TUNEL试剂盒检测,确定其皮肤细胞死亡的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对各组斑马鱼胚胎的caspase-3、KRT4及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长春新碱与斑马鱼胚胎共同孵育24 h后,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明显引起斑马鱼荧光皮肤细胞减少(P<0.01);TUNEL检测表明,长春新碱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引起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Western bolt分析显示,0.02、0.04 mmol·L-1长春新碱能诱导斑马鱼胚胎caspase-3和p53表达增加(P<0.01),同时高浓度的长春新碱可使皮肤角蛋白KRT4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利用长春新碱引起斑马鱼皮肤损伤,该局部毒性作用可作为皮肤损伤的造模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31例复发性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采用依托泊苷(etoposide,E)、泼尼松(prednisone,P)、长春新碱(vincristine,oncovin,O)、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吡柔比星(pirarubicin,T)等组成EPOIT方案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其中复发性19例,有效率为84%,难治性12例,有效率为67%,复发性与难治性病例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部分对其他化学治疗方案无效(如CHOP方案)的复发性和难治性NHL患者采用EPOIT方案仍有效,并可达完全缓解.该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患者尚可耐受,该方案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4.
【病例】患者男性,64岁,身高166cm,体质量70kg,PS评分1分。2013年4月3日诊断为“(右半)结肠溃疡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于2013年5月2日及22日行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rhIL-Ⅱ)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112例激素无效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新碱,而观察组患者则加用rhIL-Ⅱ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Ⅱ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激素无效ITP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2月间符合23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采用长春新碱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进行治疗.结果显效8例,良9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73.9%(17/23).结论长春新碱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ITP疗效切实可行,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7.
王彩霞  张吟雪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72-1873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5-FU)、更生霉素(KSM)、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四联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FU 26 mg·kg-1·d-1+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8 h均速静脉滴注,KSM 6μg·kg-1·d-1+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 h.第1天化疗时,提前3 h加用VCR2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第2、4天加用CTX 3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h.5 d为1个疗程,间隔2周.其中手术20例,手术方式为子宫次广泛切除+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年轻患者保留单侧卵巢或双侧卵巢.结果 51例患者中44例接受本方案治疗而获治愈,总治愈率86.08%,其中8例Ⅲ期患者(15.68%)获治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黏膜溃疡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5-Fu、KSM、VCR、CTX联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小,疗效好,疗程短,患者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48.
49.
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致严重神经损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新碱为抗肿瘤药,仅用于静脉注射,误行鞘内注射可致严重神经损害,并常造成死亡。1968年Schochet等人首先报道了1例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引致死亡的病例。迄今至少有20例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引起死亡的病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据已发表的病例报告,长春新碱鞘内注射后患者迅速发生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随后出现脑病、昏迷和死亡。早期体征和症状为震颤、定向力障碍,恶心和呕吐。患者在1周后出现反应迟钝。一些患者出现上行性麻痹。死亡时间为7~83d。患者在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后,应立即作如下处理:进行脑脊液置换,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稀释的新鲜冷冻血浆灌洗,给予谷氨酸、叶酸、维生素B6等。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可能由单一用药错误或一系列用药错误所致。预防长春新碱误行鞘内注射发生的建议包括长春新碱注射器或外包装的标签应有警示语"仅用于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可致死",用小输液袋代替注射器进行配制和静脉输注,长春新碱应与鞘内用药分开贮存和配发,由经专门培训和指定的肿瘤科专业人员配制和给药。  相似文献   
50.
透皮淋巴靶向长春新碱传递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懿  侯世祥  张良珂  李晔  何俊瑶  郭丹丹 《药学学报》2007,42(10):1097-1101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及非何杰金淋巴瘤,疗效确切,但由于具有较大的神经系统毒性和局部刺激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增加VCR的淋巴靶向性,以增强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长春新碱传递体(VCR-T),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及靶向性。所制备的VCR-T平均粒径为63 nm,包封率为59%;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发现其体外透皮过程符合多项式方程,12 h累积透皮百分率为67.4%;HPLC法测定VCR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以VCR注射液为对照,VCR-T使VCR在血液中滞留时间延长了12倍,大鼠淋巴中靶向指数增加了2.75倍。传递体可良好地载带VCR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具有较好的淋巴靶向性,可作为新型的淋巴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