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28篇
  免费   4738篇
  国内免费   4129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646篇
妇产科学   587篇
基础医学   3627篇
口腔科学   648篇
临床医学   7106篇
内科学   9921篇
皮肤病学   580篇
神经病学   1045篇
特种医学   15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2934篇
综合类   20588篇
预防医学   3480篇
眼科学   477篇
药学   14221篇
  89篇
中国医学   10731篇
肿瘤学   1630篇
  2024年   629篇
  2023年   1865篇
  2022年   1590篇
  2021年   1990篇
  2020年   1953篇
  2019年   2102篇
  2018年   1200篇
  2017年   2061篇
  2016年   2107篇
  2015年   2431篇
  2014年   3351篇
  2013年   3281篇
  2012年   4418篇
  2011年   4910篇
  2010年   4418篇
  2009年   4336篇
  2008年   4774篇
  2007年   4175篇
  2006年   4213篇
  2005年   3968篇
  2004年   3268篇
  2003年   2963篇
  2002年   2329篇
  2001年   2152篇
  2000年   1659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047篇
  1997年   926篇
  1996年   965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654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337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992.
乳腺癌组织中—p—MAPK活化对c—fos和c—jun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is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p-MAPK and onc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MAPK and c-fos and c-jun proteins in 68 cases of breast cancers, 42 cases of pericarcinomatous tissues and 7 cases of normal breast tissues. RESULTS: Positive stainings of p-MAPK, c-fos, and c-jun were localized in cancer cell nuclei. The positive rates of p-MAPK, c-fos, and c-jun were 86.8% (59/68), 82.4% (56/68), and 77.9% (53/68),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carcinomatous tissues (P < 0.01). Of some cases, p-MAPK positive staining was also found in the nuclei of the fibroblastic and angioendothelial cells of cancer stroma. CONCLUSION: Activated or overexpressive MAPK activates the immediately-early oncogenes(c-fos, c-jun), which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cin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be an early event of onc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左室重构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方法:16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即氯沙坦治疗组(SHR-L组)、福辛普利治疗组(SHR-F组)、空白对照组(SHR-C组),每组各10只。分别采用病理检查及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治疗8周、16周的SHR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血浆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8周、16周后,两治疗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重量(HW)、心脏重量指数(HWI)、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显著性改善,且治疗16周后SHR-F组较SHR-L组LVMI显著性降低(P<0.05)。两治疗组CVF和PVC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16周后SHR-F组CVF较SHR-L组下降更明显。SHR-L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显著增加,而SHR-F组心肌组织AngⅡ显著下降,但对血浆AngⅡ无明显影响。结论:氯沙坦、福辛普利均能有效逆转心脏肥厚及抗心肌纤维化,以福辛普利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心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内源性强啡肽对神经降压素(NT)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行为反应的指标,观察向PAG内注入NT,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和抗强啡肽A1-13血清对动物痛阈的影响。结果:PAG内注入NT后,大鼠痛阈明显升高;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大鼠痛阈则明显降低,而注入抗强啡肽血清后,对NT的镇痛效应无显著影响,结论:PAG内NT在痛觉调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其作用不依赖于PAG内的内源性强啡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Sim)对血管升压素 (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的影响 ,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四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Sim对AVP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及甲羟戊酸 (Meval onate,MVA)干预的影响。结果 ①CFs(2 0 0个细胞 )的3H 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mol/LSim和 1 0 - 5mol/LSim组的3H TdR掺入率分别为 (1 1 75± 2 0 2 6 6 )、(771± 1 6 4 86 )cpm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5 5± 3 72 45 )cpm(P <0 0 1 ) ;②MTT比色法A490 值随Si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1 0 - 5mol/LSim组的A490 值分别为 0 2 1 5± 0 0 4 1和 0 1 6 3± 0 0 1 8,均较对照组A490值 0 3 93± 0 0 4 8显著降低 (P <0 0 1 ) ;③ 1 0 - 5mol/LSim +1 0 - 3mol/LMVA组的3H TdR掺入率、MTT比色法A490 值分别为 (1 995±3 5 3 83 )cpm和 0 41 8± 0 0 4 5 ,均显著高于 1 0 - 5mol/LSim组 (P <0 0 1 )。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AVP诱导的CFsDNA的合成和细胞数目增加 ,提示Sim可抑制CFs增殖 ,其机制可能通过甲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氯沙坦,福辛普利,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构的效应,方法:将40只16周龄SHR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SHR-L),福辛普利治疗组(SHR-F),氨氯地平治疗组(SHR-A)及空白对照组(SHR-C),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未端标记,放免及病理检查方法对SHR治疗8周,16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I),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PAngⅡ,M AngⅡ)及左室重构指标检测。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8周,16周收缩压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显著性改善,SHR-F组治疗16周较其他两组LVMI显著减低。(2)仅SHR-F组治疗8周APOI显著性下降,治疗16周各治疗组APOI均有显著下降,尤以SHR-F组下降明显。(3)SHR-L组治疗8周及16周PAng Ⅱ,MAngⅡ显著增加。SHR-F组治疗8周MAngⅡ显著下降,治疗16周SHR-F,SHR-A两组MAngⅡ均明显下降,且前组较后组下降显著,但对PAngⅡ无明显影响。结论:3药物均能有效逆转心脏肥厚及抗心肌细胞凋亡,其中以福辛普利显著,上述作用可能是拮抗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7.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肿瘤影像技术有很大提高。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可发现很小的病灶 ,但对辨别病变性质并无明显改善 ,有时仍需通过介入性手段或其它方法作进一步病理诊断。对怀疑或已知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需要 :①早期特异诊断 ;②有效进行肿瘤分期 ;③高度选择性肿瘤治疗 ;④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目前唯一能满足上述临床所有需要的方法只有核医学技术[1] 。依据核医学诊疗原理 ,核素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肿瘤病灶在血流、代谢、膜抗原和受体等上的异常变化 ,从而可早期特异诊断肿瘤和反映肿瘤治疗效应。利用全身扫描和单克隆抗体等技术 ,可有效进…  相似文献   
998.
张静  陈菲  马波 《辽宁医学杂志》2001,15(3):124-126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的变化 ,探讨E 选择素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能够反映体内E 选择素表达水平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1)正常人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浓度为 41 7± 17 0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 (5 2 9± 2 3 0ng/ml,P <0 0 5 )。 (2 )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浓度为6 7 3± 32 9ng/ml,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P <0 0 5 )及正常对照 (P <0 0 1)。 (3)糖尿病患者血清E 选择素浓度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 (γ =0 31,P <0 0 1)。结论 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在 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升高 ,并与代谢控制水平相关。E 选择素作为一种内皮细胞特异的粘附分子可能参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 5 0mg/d 2~ 4周 ,治疗前后进行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左室内径 (LVD)恢复明显 (P <0 .0 1) ,左心功能指标也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并能使左室扩大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000.
脑活素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 0 1~ 2 0 0 0 - 11,我们应用脑活素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 6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例的确诊 ,均根据美国《精神和统计手册》第三版的痴呆诊断标准。另外头CT或MRI和MRA提供基础脑血管病的证据。同时根据Hachinski缺血评分法排除了Alzhei mer病 ,并除外老年抑郁症 (假性痴呆 )。将确诊的10 5例老年血管性痴呆分为两组。治疗组 62例中 ,男 50例 ,女 12例 ,最大年龄 86岁 ,最小年龄 60岁 ,平均年龄 65.4岁。病程 7~ 14d者 4 2例 ,15~ 30d者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