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907篇
预防医学   739篇
药学   1418篇
中国医学   145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鲜姜为姜科植物姜Z ing iber off icina le R osc.的新鲜根茎,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鲜姜具有抗炎[1]、抗氧化[2]、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3、4],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但在鲜姜的成分中,其所含特色成分挥发油和姜辣素的量太低,直接食用鲜姜,  相似文献   
102.
仲岳桐  何彩  姜杰  陈卫  陈春晓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0-114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和固相萃取技术测定保健食品中的西地那非。方法在样品前处理步骤中应用固相萃取净化技术,于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样品分离,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器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固相萃取技术减少了杂质对质谱仪的污染,串联质谱检测器降低了基质对测定的干扰,方法的检测限为0.01 ng,变异系数<5.0%,回收率在90.2%~97.0%之间。结论方法测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3.
黄芩苷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高效液相-紫外(HPLC-UV)测定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黄芩苷胶囊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对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单剂量交叉口服黄芩苷试验胶囊和参比片750mg,血浆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后,进行HPLC-UV测定。结果:受试及参比制剂中药物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91±s33)μg·L-1和(86±29)μg·L-1,tmax分别为(7.4±1.3)h和(7.4±1.0)h,AUC0~24分别为(586±233)μg·h·L-1和(579±173)μg·h·L-1,AUC0~∞分别为(616±249)μg·h·L-1和(613±180)μg·h·L-1。黄芩苷试验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验胶囊与参比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4.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血浆浓度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Ion pair RP HPLC)法,研究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经含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的二氯甲烷萃取后,用40℃氮气流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后进行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09 mol·L 1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含四丁基溴化铵6 mmol·L 1)(45∶55),pH值=725;固定相为Shim pack VP ODS色谱柱;流速为1.0 mL·min 1;紫外检测波长215 nm,室温,内标法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1~300 mg·L 1,最低检测浓度005 mg·L 1,平均回收率9644%,日内、日间精密度均<50%,血浆在-20℃下保存稳定。Beagle 犬静脉注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后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血浆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Beagle犬体内分布及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05.
淫羊藿中重金属超临界CO2流体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晖芬  赵春杰 《中南药学》2005,3(5):259-261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净化淫羊藿中重金属.方法①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Na)为金属络合剂,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净化药材中的重金属,并对萃取方案进行最优化.②选择不同的混合酸消化液完全消解药材后,以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AAS)和氢化物发生AAS法分别测定其中的铅(Pb)、镉(Cd)以及砷(As)、汞(Hg).③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在最佳萃取条件下,重金属净化率达到90%以上,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5%.结论确定了药材中重金属的最佳萃取条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优化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1L与600L的超临界萃取装置,考察原料水份、压力、时间与温度等参数对薏苡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 优化得到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的工艺参数。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用于薏苡仁油的提取,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7.
SPE—HPLC法测定菊延保康颗粒中蒙花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菊延保康颗粒中蒙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纯化。采用C_(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甲醇-0.8%磷酸(1:1)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26 nm。结果:蒙花苷进样量在0.0432—2.16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总蒽醌及二苯乙烯甙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类活性成分得率.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为6 MPa,解析釜Ⅰ温度65℃.本文利用SAS8.0统计软件处理正交试验数据,准确而快速,非常适用于现代化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陈京  吴巧风 《中药材》2005,28(9):823-825
目的:考察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三种方法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以所得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得油率为3.46%,要高于其它提取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苏州荠苧挥发油品质较优.三种方法提取的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占42%左右;其次是单萜类化合物龙脑稀(bornene)、侧伯酮(thuj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等,占27%左右;再次是倍半萜类化合物橙花烯(nerolidene)和γ-杜松烯等约占19%左右.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提取柴胡果实精油并分析其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提取柴胡果实的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精油的提取率为6.60%(V/W),确定了73个化合物.结论:首次采用超临界革取法从柴胡果实中提取精油,精油的提取率是柴胡根的3倍多,亚油酸、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4.85%、16.63%、2.64%、1.81%,植醇、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