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07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61.
糖尿病(DM)是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血糖、尿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异常综合症,常伴有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多种并发症.它是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第3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疾病.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酶解法制备的不同分子量壳寡糖对胰岛β细胞系NIT-1的促增殖及胰岛素分泌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在体内壳寡糖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餐后2 h血糖的作用.方法:通过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得到水溶性的不同分子量的壳寡糖, 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放射免疫等方法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壳寡糖对于胰岛β细胞系NIT-1细胞的增殖及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体内实验, 通过一般状态观察、餐后2 h血糖、尿糖、糖耐量测定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壳寡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降低餐后2 h血糖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结果:不同分子量壳寡糖对于胰岛β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以显著促进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低分子量壳寡糖在体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减轻、多饮、多食等症状, 降低餐后2 h血糖值(22.13±3.23, 21.78±3.09, 21.32±3.02, 19.73±4.12, 17.88±3.14, 16.14±3.55 vs 39.38±3.08,均P<0.01), 改善葡萄糖耐量(101.19±12.44,99.61±13.11, 96.79±9.22, 94.79±13.20,89.41±11.10, 84.08±5.93 vs 122.40±12.05,P<0.05或0.01). 各组培养2-14 d的胰岛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活跃, 对葡萄糖刺激具有良好反应, 其中MⅥ组的胰岛素刺激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94 vs 2.01, P<0.05).结论: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可以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低分子量壳寡糖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63.
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是多聚糖的简称, 由 10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2~9 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糖称作低聚糖或寡糖.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称作均多糖.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应用毒理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小鼠大、小脑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探讨砷的神经毒性机制提供特征性基因表达信息资料.方法 3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连续饮用含As_2O_3为0、1、4 mg/L的蒸馏水60 d.断头法处死小鼠,提取脑组织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砷组小鼠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共有26条.其中大脑线粒体呼吸链表达上调的基因有Ndufs4和Slc25a5,表达下调的基因有Ndufa12、Ndufab1、Ndnfb2、Sdha、Uqcr、Cox6a2、Cox17、Atp5a1、Atp5g1、Atpif1和Slc25a3;小脑线粒体呼吸链表达上调的基因有Ndufa4、Ndufa6、Ndufs8、Atpif1和Slc25a1,表达下调的基因有Ndufb8、Ndufa12、Sdha、Uqcr、Cox17、Atp5a1、Atp5g1和Slc25a3.结论 亚慢性砷暴露可影响小鼠大脑和小脑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尤其以诱导基因表达下调为主,其中对线粒体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Ⅴ各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葡萄糖醛酸内酯体系,制作褐藻酸钙凝胶食品。方法采用葡萄糖醛酸内酯体系缓慢释放钙离子。结果凝胶体系受钙离子、M/G以及葡萄糖醛酸内酯的量影响很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体系开始凝胶的时间逐渐缩短,贮藏模量(G′)、损耗模量(G″)、凝胶强度、复合黏度都逐渐增大;随着M/G的增加,G′、G″和凝胶强度都逐渐减少,而tanδ和凝胶时间逐渐增加;在褐藻酸钙凝胶形成过程中随着葡萄糖醛酸内酯的增加,凝胶点出现的时间逐渐缩短,对完全形成凝胶后的G′、G″和凝胶强度影响不大。结论葡萄糖醛酸内酯体系制备的褐藻胶凝胶结构比较均匀,对制作褐藻胶凝胶食品有利。  相似文献   
66.
《中国海洋药物》2010,29(3):8-11
目的探讨低分子可溶性壳寡糖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和分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将细胞分为高、中、低浓度壳寡糖组(1 000、500和250μg.mL-1)、过氧化氢(H2O2)模型组、壳寡糖预处理过氧化氢组和对照组(只加同体积的培养液);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观察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观察壳寡糖对氧化损伤成骨细胞模型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低分子可溶性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使细胞ALP的活性提高;能减轻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壳寡糖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7.
蜗牛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筛选蜗牛酶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降解产物中寡糖的量和糖收率为指标,考察温度、酶浓度、pH对蜗牛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筛选最佳反应条件;采用SDS-PAGE检测降解产物,用改良Schales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并计算寡糖的收率.结果 蜗牛酶降解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4、40℃、酶底比为8:100.最佳条件下的寡糖收率为64.74%,产物主要是聚合度为4以上的寡糖.结论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蜗牛酶能较好地降解壳聚糖.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和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级杆质谱(ESI-QqQ-MS)联用技术快速分离鉴定多阴离子λ-卡拉胶寡糖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mm×2.1mm,3μm),流速0.2mL.min-1,柱温30℃,考察3种离子对试剂(庚胺、二丁胺、三丙胺)、不同离子对试剂浓度(3、5和8mmol/L)及流动相pH值(pH4.5、5.5、6.5)对λ-卡拉胶寡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当流动相组成为5mmol.L-1庚胺乙酸盐水溶液(pH5.5)和5mmol.L-1庚胺乙酸盐甲醇溶液(pH 5.5)时,聚合度(DP)在2~15间的λ-卡拉胶寡糖分离效果较好,同时从相应的质谱数据中能准确获得各聚合度λ-卡拉胶寡糖的结构信息。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并鉴定多阴离子λ-卡拉胶寡糖,所得寡糖质谱信息对λ-卡拉胶寡糖的结构解析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刘影  杨菁  王晶  刘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11):1223-1225
目的 建立测定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水(10∶90),流速1.0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量3.2L·min1。结果 地黄苷A在0.2~1.2mg·mL1(r=0.9993)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6%)。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地黄寡糖中地黄苷A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地黄寡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考察生地黄不同炮制阶段所含地黄寡糖和梓醇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水为溶媒,超声提取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寡糖类成分,流动相用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1.0 mL/min,NH2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HPLC法测定;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1.0 mL/min,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HPLC法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阶段生地黄中的寡糖成分及其量不同,梓醇的量不同。结论 炮制改变了生地黄中寡糖成分类型及其量,同时也影响梓醇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