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02篇
内科学   39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719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91篇
  3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器官移植中抗急性血管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建立豚鼠到SD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血红素(hemin)分别诱导供者和受者,上调HO-1基因表达;用眼镜蛇毒因子、环孢素A抑制超急性排斥反应;观测供者心脏存活时间,并分别检测心脏组织HO-1表达、受者血清异种抗体IgM的变化及异种抗体IgM和C3在血管内膜的沉积;采用TUNEL方法检测心脏组织细胞凋亡;RT-PCR方法测定组织CD40L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上调HO-1表达能明显延长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抑制异种抗体IgM表达和在血管内膜的沉积,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并且抑制CD40L mRNA的表达。该结论表明HO-1通过介导CD40-CD40L共刺激途径抑制大鼠异种心脏移植后急性血管排斥反应,延长心脏移植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 (RDP12 5 8)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HLA衍生肽(RDP12 5 8) ,以3 H 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酶化学法观察其对脾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活性的影响。结果 :RDP12 5 8可显著抑制大鼠脾细胞增殖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HO 1的活性。结论 :RDP12 5 8能够显著抑制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所致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HO 1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PEX是大多数MMPs在羧基末端都含有的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是多种物质的结合位点,它的突变对MMPs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它可通过MMPs的自身作用被降解下来,产生1分子质量为29Ku~32Ku的PEX片段.在各种人类胶质瘤,内皮,乳房和前列腺的癌细胞系的培养基中都可以检测到PEX片段.PEX片段是MMPs的内源性活化抑制剂,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可以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4.
CO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及其限速酶(血红素氧合酶-1)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使用血红素氧合酶诱导剂及抑制剂腹腔注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组,12h后复制MCAO模型。梗塞后24h后检测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诱导剂组一氧化碳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抑制剂组一氧化碳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素氧合酶诱导剂、抑制剂对非梗塞侧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没有影响(P>0.05)。结论:一氧化碳作为一种信使分子,脑缺血时浓度升高具有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旨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VSMC)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涉及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复苏、传代培养到第6代,再复孔培养用于实验,分别给予空白对照、单纯EGB761、EGB761+锌原卟啉Ⅸ(ZnPPⅨ)或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途径特异性阻断剂进行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定量检测HO-1蛋白表达。结果: EGB761能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O-1蛋白表达,加用ZnPPⅨ(血红素氧合酶特异性阻断剂)及酪氨酸蛋白激酶(TPK)阻断剂木黄酮均能显著抑制EGB761诱导的HO-1蛋白表达(均P<0.01),但calphostin-C(蛋白激酶C阻断剂)、LY294002(磷脂酰肌醇-3激酶阻断剂)及Bay11-7082(核因子-κB阻断剂)对EGB761诱导的HO-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 (1) EGB761能显著诱导RVSMC中HO-1蛋白的表达,并且这种诱导作用能被血红素氧合酶的特异性阻断剂ZnPPⅨ所阻断。(2)EGB761通过TPK途径介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O-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6.
HO-1/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一氧化碳(CO)径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加氯铁血红素(H)组和肺缺血-再灌注加锌原卟啉(Z)组。分别在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1 h、2 h、3 h抽血,检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浓度。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率(IAR),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HO-1的活力、表达部位及强度。 结果: 血浆COHb浓度,I-R组、H组明显高于C组,以H组为著(P<0.01);H组、Z组显著高于、低于I-R组(P<0.01)。肺组织HO-1活力H组最高,其次是I-R组,Z组和C组最低(P<0.05和P<0.01)。I-R组、H组、Z组HO-1在肺血管内皮、部分血管平滑肌、外膜层及部分气道上皮均有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尤以H组最为明显(P<0.01)。W/D、IAR值,I-R组和Z组均明显高于C组,尤以Z组为著,H组虽较C组为高,但显著低于IR组和Z组(P<0.05和P<0.01)。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以Z组为著,H组较轻。 结论: HO-1/CO径路对缺血-再灌注肺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情反复且治疗难度大,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反应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其下游血红素加氧-1(HO-1)的表达,发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UC的病程中Nrf2与HO-1的生物活性及含量水平均下降,组织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减弱,肠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屏障破坏。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等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手段丰富,治疗方法灵活,在UC的防治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Nrf2/HO-1通路为切入点,中医药领域开展了大量关于UC中该信号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Nrf2/HO-1通路是中医药治疗UC的重要潜在靶点。基于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中医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止痛、益气补中温里和标本兼治等法调控Nrf2/HO-1通路,提高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维持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缓解炎症反应,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和分析了中医药靶向Nrf2/HO-1信号通路干预UC的机制和作用,以期为科研人员更为全面认识中医药对UC中Nrf2/HO-1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帮助,旨在推动今后中医药合理运用于临床UC的防治。  相似文献   
38.
脓毒血症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的变化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时肝脏血红素加氧酶 (HO)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腹膜炎脓毒血症模型 ,术后 9h和 18h测心功能指标及血压 ,取肝脏测 HO活性和 MDA含量 ,NorthernBlot测 HO- 1m RNA表达。腹腔注射锌原卟啉 IX(Zn PPIX)抑制 HO活性。结果 :9h组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 ,MDA含量增加 4 9.2 % (P<0 .0 5 ) ;18h组血压下降、心功能降低 ,MDA含量升高14 1.6% (P<0 .0 1)。 9h组与 18h组 HO- 1m RNA表达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78.2 %与 83.1% ,HO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升高 112 .5 % (P<0 .0 1)与 12 0 .6% (P<0 .0 1) ;应用 Zn PPIX后 ,9h组与 18h组 HO活性比未用抑制剂时分别降低 5 2 .4 % (P<0 .0 1)与 5 1.0 (P<0 .0 1) ,MDA含量分别比未用抑制剂组增高4 8.5 %与 5 6.7% ;结论 :脓毒血症时肝脏 HO- 1m RNA表达增加、HO活性增强 ,在此病理过程中 HO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是否诱发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表达。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脂麻醉大鼠行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测量心脏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应用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方法分别检测HO -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肢体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心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 ,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降低 ;单纯肢体缺血并不引起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 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但缺血 /再灌注增强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仅提高心脏中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超氧歧化酶的活性 ;而且上调血红素氧合酶 1在心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0.
血卟啉病的诊断体会(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卟啉病是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特异酶缺乏所致的一种卟啉代谢紊乱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光敏性皮肤损害、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三大主征[1].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又无特异性,文献报道极易误诊,早期诊断率更低[2].现报道1例不典型症状病例,并复习近15年来有关血卟啉病的相关文献,分析深色尿的出现对诊断血卟啉病的意义,希望对该病的临床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