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58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5篇
  2篇
中国医学   46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红藻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D和2D 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扇形叉枝藻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Ⅰ)、4-羟基苯乙酸甲酯(Ⅱ)、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Ⅲ)、4-羟基苯甲基乙醚(Ⅳ)、4-羟基苯甲酸乙酯(Ⅴ)、N,N-二甲基酪胺(Ⅵ)、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醇(Ⅶ)、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Ⅷ)、3-溴-4,5-二羟基苯甲醛(Ⅸ)、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Ⅹ)、2,3,3′-三溴-4,4′,5,5′-四羟基-1′-乙氧甲基双苯基甲烷(Ⅺ)。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Ⅶ、Ⅸ~Ⅺ对所有筛选的细胞株均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Ⅷ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有一定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NR)基因5'上游序列,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提取杜氏盐藻基因组DNA,经过BamH I、EcoR I、Hind Ⅲ、Pst I、Sal Ⅰ及Xbal Ⅰ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后,再与相应接头连接,分别构建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BL、EL、HL、PL、SL和XL.采用巢式(LA)-PCR方法,从上述步行基因组文库中扩增杜氏盐藻NR基因5'上游序列,克隆至pMD18-T,对酶切鉴定正确的克隆进行测序.结果:从HL里扩出约1 200 bp特异性片断,回收此片段并进行T载体克隆,对阳性克隆测序.该序列的3'端与已知NR基因cDNA 5'端序列完全一致.该序列含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CAAT-box和GAGA-box),含有与EBP、EFII、NF-E1、LV 等转录因子以及广谱激活剂Oct-1结合位点相似的核苷酸序列.结论:采用LA-PCR基因组步行方法,从已知cDNA 周围未知启动子或其他调控区域中克隆得到的NR基因的5'上游区序列,可能是一种新的杜氏盐藻启动子区序列.  相似文献   
103.
陈为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2-6602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藻酸双酯钠注射剂1~2 mg/(kg.d),1次/d,加入5%或者10%葡萄糖液50 ml中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30例,治愈率93.7%;对照组31例,治愈24例,治愈率77.4%。结论藻酸双酯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地蜈蚣之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性功效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从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性功效等方面考证发现,《百草镜》所载地蜈蚣与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相吻合.[结论]《本草纲目拾遗》中《百草镜》所载地蜈蚣之基原为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其始载文献当为《百草镜》而非《植物名实图考》,并建议《中国植物志》把“临时救”的中文名修订为“地蜈蚣”.  相似文献   
106.
柱形藻酸钙载体制备及复合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构建用于软组织工程研究的新型细胞载体。方法 通过向一定浓度的藻酸钠中加入二价阳离子并置入特殊模具中,经冷脱水等处理。获得圆柱形藻酸钙载体。并复合软骨细胞观察。结果 制备的藻酸钙载体具有网眼状结构。孔隙为60-160um,嵴上并可见10-20um的小洞。复合细胞组可见网眼中有数目不等的软骨细胞。结论柱形藻酸钙载体初步具备作为软骨细胞载体的条件。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使骨缺损的治疗简便可行,又要保证可靠的骨修复效果,实验将成骨细胞复合于藻酸钙水凝胶中,直接经皮注射动物体内了解其成骨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7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命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兔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于1.5%藻酸钠溶液,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制备成骨细胞密度为1×1010 L-1、钙离子浓度为50 mmol/L的藻酸钙水凝胶。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背部经皮注射成骨细胞-藻酸钙水凝胶复合物(实验侧),右侧注射单纯藻酸钙水凝胶(对照侧)。于术后4,8,12周分别行X射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 结果: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表明,实验侧成骨活跃,骨再生迅速,12周内,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且新生骨组织趋向成熟,X线片显示高密度影;而对照侧未见骨组织出现。 结论:复合成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经皮注射植入在动物体内异位成骨可靠、确切。  相似文献   
108.
一种刚毛藻微量元素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ICP)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大连市周围两个海参养殖场中出现的一种刚毛藻10种微量元素(Ca、Fe、Zn、Se、Mg、Cu、Mn、Ni、Co、Ge)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a、Mg、Fe、Mn元素在其体内含量丰富,该海藻在饲料添加剂方面有一定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藻参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哺乳动物微粒位酶(Ames)试验以及30 d喂养试验,对藻参胶囊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 (1)藻参胶囊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MTD>15 g/kg体质量;(2)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3)30 d喂养试验显示藻参胶囊无毒性,未见体内蓄积中毒.结论 藻参胶囊属无毒级产品无致突变作用,无遗传毒性,无明显体内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下,用MBA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n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测定P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mol/L盐酸是最佳的PSP萃取剂。温度为29-30℃时,MBA测得的PSP浓度(Y)和实际PsP浓度(x)呈正相关,γ=0.507x+0.151(R^2=0.9377,P〈0.01);温度为32-33℃时,两者也呈正相关,y=1.046%+0.0545(R^2=0.9807,P〈0.01),MBA测定的PSP浓度与实际PSP浓度的差值在29-30℃时随浓度下降而增大;在32-33℃时,差值较恒定,结果提示温度对PSP的MBA测定法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