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4篇
  1篇
中国医学   6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虎杖的提取方法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虎杖的提取工艺,并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影响虎杖中大黄素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溶剂用量10倍,提取时间2 h。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大黄素的得率为85.84%。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并建立加味柴苓合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加味柴苓合剂中的虎杖、桂枝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Alltech色谱柱,检测波长:274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速:1ml·min^-1。结果:薄层宽点明显,且重复性好;黄芩苷在0.3635—3.6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形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4.3387×10^7X-3.6969×10^5,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21%,可见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加味柴苓合剂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佳  刘铜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7):639-641
近几年来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鬼箭羽、匙羹藤、翻白草(三白草)、番石榴叶、仙鹤草、苦骨、肉桂等中药以不同机制达到降糖的目的,而黄芪、牡丹皮、鸡矢藤、葛根等药物则能降血脂,对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其他并发症的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各种研究使用不同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存在诸多差异,而研究的检测指标、使用的提取物、研究方向等并不统一,各种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方法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4.
虎杖对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可能与其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较为复杂,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等可能是其重要作用途径。根据虎杖作用特点,选用血瘀、痰湿等糖尿病肾病模型来研究虎杖对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虎杖苷(PD)相关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方法 2021年1月至6月,采用高脂高糖喂养将SPF级昆明雄性小鼠(4~6周龄,15~19 g)构建NAFLD小鼠模型,并以常规饲养作为对照(NC组),将小鼠模型分为高剂量组(HFD+200PD组)[200 mg/(kg·d)]、中剂量组(HFD+100PD组)[100 mg/(kg·d)]、低剂量组(HFD+50PD组)[50 mg/(kg·d)]和模型组。模型组和NC组均采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均连续给药4周。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肝脏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REBP-1c、ACC、FAS、Akt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表达水平。结果 HFD+200PD组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0.89±0.02)比(0.78±0.02)、(0.68±0.03)、(0.53±0.12)和(0.84±0.02)比(0.67±0.03)、(0.58±0.04)、(0.47±0.06),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高于HFD+50PD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HFD+200PD组SREBP-1c、ACC、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而Akt mRNA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HFD+200PD组TC、TG和LDL-C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低于HFD+50PD组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高于NC组(均P<0.05)。结论 PD可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Toll样受体4(AMPKα1/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雄性KK-Ay小鼠,经高脂饲料诱导3周建立DN模型,将30只模型成功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P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将6只雄性 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0 mL/(kg·d),阳性药组予缬沙坦13.33 mg/(kg·d),PD各组分别予PD 13.33、6.67、3.33 mg/(kg·d)剂量灌胃。各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干预治疗12周后留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以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AMPKα1、TL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8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AMPKα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技术检测血清MCP-1、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PKα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TLR4 mRNA转录上调(P<0.01),IL-18、MCP-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MPKα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 P<0.05),各治疗组TLR4、IL-18 mRNA转录下调(P<0.01),阳性药及PD高剂量组IL-18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 P<0.05),各治疗组MCP-1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 (P<0.01)。与PD高剂量组比较,PD中剂量组IL-18 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1),PD低剂量组IL-18、MCP-1 mRNA转录表达水平上调(P<0.01),PD中剂量组AMPKα1蛋白表达下调(P<0.05),PD低剂量组AMPKα1、IL-18蛋白表达下调(P<0.01, P<0.05)。与PD中剂量组比较,PD低剂量组IL-18、MCP-1 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5, P<0.01),PD低剂量组AMPKα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PD下调IL-18、MCP-1等促炎因子过表达,减轻DN免疫炎性损伤,可能与调节AMPKα1/TLR4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研究虎杖苷(polydatin,PD)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I/R组,PD(I/R+PD)组,虎杖苷+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I/R+PD+chelerythrine)组和PKC阻断剂(I/R+chelerythrine)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建立离体心肌I/R模型,缺血40 min,再灌注共40 min,分别测量再灌20 min以及再灌40 min时心功能和酶学指标包括:心率、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磷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心肌I/R可引起心脏功能I/R+PD组±dp/dtmax的恢复率明显回升(P0.05),同时,LVEDP、LVDP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LDH、PK浓度在复灌20和40 min时明显低于I/R组(P0.05)。说明PD能部分抑制再灌注期PK和LDH的漏出。PD还能够显著提高I/R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且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应用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则可以消除PD的上述作用。结论:PD可能通过PKC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I/R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