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89篇
  免费   2176篇
  国内免费   89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9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041篇
内科学   6014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860篇
特种医学   1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79篇
综合类   19701篇
预防医学   332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1928篇
  172篇
中国医学   742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99篇
  2023年   1627篇
  2022年   1388篇
  2021年   2045篇
  2020年   2058篇
  2019年   2438篇
  2018年   955篇
  2017年   2285篇
  2016年   2296篇
  2015年   2614篇
  2014年   4359篇
  2013年   4077篇
  2012年   4995篇
  2011年   5150篇
  2010年   4788篇
  2009年   4155篇
  2008年   3944篇
  2007年   3570篇
  2006年   2945篇
  2005年   2982篇
  2004年   2616篇
  2003年   2345篇
  2002年   1915篇
  2001年   1608篇
  2000年   83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姚芳  胡小松  李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92-3092
我院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们将86例发病≤72小时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92.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科于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住院的7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纳络酮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分组 :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住院病例144例 ,随机分为纳络酮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70)病人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iv,qd,连续使用14 d。结果:国产及进口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及变化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没有临床意义。结论:国产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4.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5.
汪茜  高玉红  郑一  王明新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94-998,i000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大、中、小剂量(2,1,0.5g·kg-1·d-1,ig)组和阳性对照步长脑心通组(1 g·kg-1·d-1,ig),每组10只.治疗组于术后3 h,1 d,2 d,3 d和4 d给药,bid.用光化学诱导方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定;以及造模后5 d时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功能评定各组大鼠间无统计学差异,脑缺血5 d后,黄芪多糖大、中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及黄芪多糖小剂量组,梗死灶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黄芪多糖作为单药成分在大剂量给药时疗效可与步长脑心通复方制剂疗效相当.结论:黄芪多糖对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杜敏  姜亚平  林力 《医药导报》2005,24(5):415-4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300例分为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低剂量组(服用阿司匹林,75mg·d1)和高剂量组(服用阿司匹林,150mg·d1)各100例,随访观察3组患者服药2a内脑梗死的病情变化。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随访的2a中,分别发生症状性脑梗死23,16,19例。症状性脑梗死致死亡各3例。两给药组与对照组疗效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给药组之间疗效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75和150mg·d1不能降低无症状性脑梗死伴心房纤颤患者进展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金纳多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降血压、颅内压、血糖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金纳多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qd,连用14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35.38%和12.30%,总有效率分别是95.38%和75.38%,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金纳多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98.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基底节区,临床上较少见.且大都是轻度外伤后出现,发病时间较晚,急诊CT有时不能确诊;如能对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都预后良好,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我院1991—2000年收治的23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9.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0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 ,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变化 ,与对照组 115例进行比较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G、TC和LDL C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但HDL C却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进一步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发现 ,中、重度组的TG、TC、HDL C和LDL C与轻度组相比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与中度组相比 ,重度组的TG、HDL C均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TC有极显著性变化 ,但LDL C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血脂与急性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