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56篇
  免费   3963篇
  国内免费   9818篇
耳鼻咽喉   388篇
儿科学   1271篇
妇产科学   641篇
基础医学   8625篇
口腔科学   2107篇
临床医学   18022篇
内科学   6151篇
皮肤病学   549篇
神经病学   3836篇
特种医学   26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2篇
外科学   16177篇
综合类   24723篇
预防医学   2834篇
眼科学   2426篇
药学   5628篇
  54篇
中国医学   2422篇
肿瘤学   3503篇
  2024年   495篇
  2023年   1624篇
  2022年   1347篇
  2021年   1590篇
  2020年   1616篇
  2019年   1557篇
  2018年   887篇
  2017年   1434篇
  2016年   2028篇
  2015年   2518篇
  2014年   3877篇
  2013年   4537篇
  2012年   5864篇
  2011年   7879篇
  2010年   6525篇
  2009年   6744篇
  2008年   6793篇
  2007年   6587篇
  2006年   6154篇
  2005年   5836篇
  2004年   4856篇
  2003年   4098篇
  2002年   3184篇
  2001年   2610篇
  2000年   2036篇
  1999年   1519篇
  1998年   1370篇
  1997年   1186篇
  1996年   1032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779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527篇
  1991年   459篇
  1990年   417篇
  1989年   40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又称为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growth factor,SCGF)、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ast cell growth factor,MGF)、steel(SL)factor和c—kit蛋白配体(c—kit ligand,KL),是1990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SCF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包括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干细胞因子受体(SCFR)即C—kit,表达于多种干细胞和肥大细胞,SCF必须在C-kit存在时才能起生物学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与多种肾脏疾病的肾纤维化相关。SCF对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募集和促进组织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就SCF与肥大细胞的关系及在肾脏纤维化中所起作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2.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临床常见,但因其症状隐匿易于漏诊。我院于1995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30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粒骨膜-三维支架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于兔股骨滑车关节面制作直径4.5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处随机行自体微粒骨膜-纤维蛋白混凝物、单纯纤维蛋白"浇铸"移植.分别于术后3 h、4 d及1、2、4、8、12、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Masson及藏红花(safranin-0)染色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半定量分析.结果 微粒骨膜.三维支架制备简便.微粒骨膜被均匀种植于纤维蛋白三维支架中,可随意"浇铸"充填骨软骨缺损,移植物不易脱落,手术1次完成.术后微粒骨膜在缺损空间内全方位迅速增殖、分化、分泌基质完成缺损骨软骨修复.新生软骨具有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的厚度、细胞形态及排列、基质胶原及蛋白多糖染色,且与周边软骨及软骨下骨结合良好.术后4、8、12及24周,两组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能简单高效地构建工程化组织复合体,随意浇铸充填软骨缺损,完成较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性修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相似文献   
995.
张梅  刘超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3):162-164
糖尿病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3%~5%。自1922年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时至今日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手段。而胰岛移植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希望治愈这一顽疾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安全、简单、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尤其是近年来人胰岛移植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功,使得移植技术再次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一、胰岛移植的发展历史196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首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移植手术。然而,胰腺移植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难以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常规手段。1973年,Ballinger等首次报道了大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方法将同种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数量的睾丸细胞同侧或两侧共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功能和存活情况,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结果单纯移植胰岛组(对照组)平均存活期为(4.6±1.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同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6(A组)时,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23.8±4.6)天;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时(B组),胰岛细胞存活期大于(57.5±4.0)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5(C组),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6.0±1.4)天,与对照组相似(P>0.05);睾丸细胞数增至1×106(D组),胰岛细胞存活期(11.5±3.1)天较对照组或C组延长(P<0.01);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E组)时,胰岛细胞存活期(31.2±15.9)天延长更加明显(P<0.01)。相同剂量的睾丸细胞与胰岛细胞分别同侧和两侧共移植时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各自的病理表现是不同的,前者移植物内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胰岛玻璃样变,抗胰岛素抗体染色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而后者胰岛细胞移植物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抗胰岛素抗体阳性细胞较少,未见胰岛玻璃样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同侧共移植后的移植物与肾实质交界处有淋巴细胞凋亡。电镜检查发现胰岛移植物存活超过60d的标本可见大量存活的胰岛细胞团和睾丸Sertoli细胞,有散在的凋亡淋巴细胞。结论睾丸细胞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后不仅可诱导局部免疫豁免,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全身免疫保护作用,但较局部免疫豁免作用弱;这些作用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8.
69例睾丸扭转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6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12h内手术者,睾丸均存活;6例12—24h手术者,3例睾丸存活;39例超过24h手术者仅7例睾丸存活。未手术者16例,随访7例扭转睾丸均发生不同程度萎缩,尚未发现生育能力受影响者。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睾丸移植是治疗双侧睾丸扭转后功能性无睾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铅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头号环境有害因素。尤其是低浓度铅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危害,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生儿铅危害主要因为铅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动物试验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均证实、胎盘对来自母体的血铅几乎无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左旋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PLLA/CPPf)与同种异体的脱钙骨基质(DBM)对BMSCs黏附作用的差异,为构建组织工程骨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支架材料的孔径;通过测吸水率比较其亲水性。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BMSCs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周后,在体外分别与PLLA/CPPf和同种异体的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于构建后10h计算细胞黏附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两种支架材料对BMSCs黏附作用的差异。构建后每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构建后第10天再行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DBM的孔径明显较PLLA/CPPf的大,孔隙率高,体外构建后10hDBM组的细胞黏附率为(91.3±8.2)%,PLLA/CPPf组为(82.2±7.7)%,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M组于术后第3天网孔间出现细胞外基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变得稠密,而PLLA/CPPf的细胞外基质鲜见;第10天的扫描电镜也证实DBM组的细胞在支架材料上数量多,且细胞外的基质分泌较多。结论DBM较PLLA/CPPf更适于BMSCs的黏附生长,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