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690篇
  免费   49032篇
  国内免费   35642篇
耳鼻咽喉   9474篇
儿科学   7121篇
妇产科学   7529篇
基础医学   45302篇
口腔科学   7864篇
临床医学   102898篇
内科学   62977篇
皮肤病学   5255篇
神经病学   15326篇
特种医学   258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6篇
外科学   60710篇
综合类   202678篇
预防医学   43371篇
眼科学   5802篇
药学   83155篇
  937篇
中国医学   49533篇
肿瘤学   85764篇
  2024年   5922篇
  2023年   20378篇
  2022年   17660篇
  2021年   21248篇
  2020年   19859篇
  2019年   20849篇
  2018年   11494篇
  2017年   17943篇
  2016年   19850篇
  2015年   21667篇
  2014年   32055篇
  2013年   32331篇
  2012年   43229篇
  2011年   46968篇
  2010年   44501篇
  2009年   44762篇
  2008年   46564篇
  2007年   44043篇
  2006年   41335篇
  2005年   41536篇
  2004年   36238篇
  2003年   28365篇
  2002年   22915篇
  2001年   21768篇
  2000年   17897篇
  1999年   15974篇
  1998年   14841篇
  1997年   14575篇
  1996年   12478篇
  1995年   10269篇
  1994年   8730篇
  1993年   6299篇
  1992年   5600篇
  1991年   4274篇
  1990年   2850篇
  1989年   2498篇
  1988年   824篇
  1987年   657篇
  1986年   508篇
  1985年   313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和头颈外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分步骤依次逐步探查甲状腺旁腺,分析肉眼和自体荧光检出甲状旁腺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共检出甲状旁腺244枚,其中单侧手术76例检出甲状旁腺146(59.8%)枚,双侧手术27例检出甲状旁腺98(40.2%)枚。肉眼检出甲状旁腺227枚(93.0%),近红外显像仪检出241枚(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9,P =0.001)。进一步对步骤stage I~III上甲状旁腺和下甲状旁腺分别进行卡方分析发现,在stageI阶段,上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肉眼和自体荧光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401,P =0.527),而下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自体荧光明显优于肉眼观察(χ2=0.02,P =9.538)。在stage II/III阶段,自体荧光对上甲状旁腺(χ2=0.039,P =4.270)和下甲状旁腺(χ2=0.028,P =4.855)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肉眼检出。结论 自体荧光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旁腺的检出率,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和评估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OSMS)在胸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放疗患者40例共160例次放疗摆位(首次放疗摆位不计)。将160例次摆位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次摆位以体表激光线标记为准进行摆位,然后行Cone beam CT(CBCT)扫描,经图像配准之后得出并记录六维摆位偏差;实验组80例次摆位在首次治疗摆位时以CBCT为基准获取OSMS体表图像(VRT)作为参考图像,在后续摆位时以VRT为准进行OSMS摆位,然后行CBCT扫描经过图像在线配准后得出并记录六个维度摆位偏差。对比并分析两组摆位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残余误差率以及摆位时间。结果:对照组六维摆位偏差分别为0.11±0.21cm(Vrt)、0.04±0.25cm(Lat)、0.1±0.28cm(Lng)、0.2±1.25deg(Roll)、0.14±0.88deg(Pitch)、-0.12±1.04(Rtn);实验组的摆位偏差分别为0.01±0.17cm(Vrt)、0.03±0.12cm(Lat)、0.02±0.11cm(Lng)、-0.04±0.79deg(Roll)、0.21±0.66deg(Pitch)、0.23±0.63(Rtn)。对照组最大摆位偏差为0.5/-0.5cm(Vrt)、1.0/-0.7cm(Lat)、0.8/-0.4cm(Lng)、3.4/-3.4deg(Roll)、1.9/-2.2deg(Pitch)、2.4/-2.5deg(Rtn);而实验组分别为0.24/-0.3cm(Vrt)、0.3/-0.32cm(Lat)、0.26/-0.36cm(Lng)、2.5/-2.0deg(Roll)、1.9/-1.7deg(Pitch)、1.4/-2.7deg(Rtn)。残余误差率由7.5%降为0。实验组所需平均摆位时间比对照组长约2分钟。结论:将OSMS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放疗之中能够改善系统偏差、随机偏差、最大偏差和残余摆位误差率,并且增加的治疗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病理特征、细胞增殖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测定miR-34a及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水平,判断化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 05)。TNMⅢ期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NMⅠ~Ⅱ期乳腺癌组织(P0. 05),淋巴结浸润乳腺癌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浸润的乳腺癌组织(P0. 05)。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miR-34a低表达患者(P0. 05)。miR-34a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Ki-67、PCNA、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miR-34a低表达的乳腺癌组织(P0. 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34a高表达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更为理想,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更低。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月经规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催乳素(PRL)、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雄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血清miR-20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1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明显异常(P0. 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FINS及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PRL、E2、LH/FSH、TT及DHEAS水平明显升高(P0. 05),SHBG水平明显下降(P0. 05)。(2)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血清miR-20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P0. 05)。(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6水平与PCOS患者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P0. 05),血清IGF-1水平与PCOS患者TG、FINS及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 05)。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HOMA-IR是PCOS组血清miR-206、IGF-1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miR-206表达与IGF-1呈明显负相关(P0. 05)。结论 miR-206在PCOS患者血清中明显低表达,IGF-1呈高表达,二者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化脓性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5例单纯骨关节炎患者作为骨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sTREM-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化脓性关节炎组和骨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中sTREM-1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患者sTREM-1、CRP及ESR水平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观察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液sTREM-1水平、血液CRP水平、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指标水平最高;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sTREM-1水平为(82.05±62.97)ng/L高于骨关节炎组的(43.36±7.4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8,P<0.001);关节液sTREM-1、血液sTREM-1、CRP水平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41、0.785;关节液sTREM-1水平较低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分布优于关节液sTREM-1水平较高的患者(Z=2.260,P=0.024)。结论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液和血液sTREM-1表达水平的上调,可作为诊断化脓性关节炎的辅助指导,术前检测关节液sTREM-1水平也有助于预测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表达情况予以分析。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4例与非感染组136例。采集感染组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以及鉴定,并分别采集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其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同时,分析不同感染程度颅内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64例患者脑脊液分离出病原菌80株,革兰阴性菌占32.50%、革兰阳性菌占47.50%、其他占20.00%;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Ang-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患者的血清CRP、PCT、Ang-Ⅱ、MDA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组间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CRP、PCT、Ang-Ⅱ、MD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明显升高,且各项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口腔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达36万,死亡病例约18万[1]。口腔肿瘤主要影响吞咽、咀嚼、唾液分泌、言语功能以及外貌的改变,同时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关系、认知、社交、情感等功能也有损失[2,3]。随着社会经济与卫生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追求生活质量而非生存数量。在评价指标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评价肿瘤等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角色功能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口腔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肌电图检查相关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92.59%、75.93%,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闭目、抬眉、鼓颊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通过调控血清中TNF-α、GDNF、IL-17等水平以减轻患者神经病变的炎性反应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总结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 &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病理证实为阑尾源性PMP并经CRS+HIPEC治疗60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04例患者经历621次CRS+HIPEC治疗,平均年龄56.7岁,其中女性364例(60.3%),男性240例(39.7%),平均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为25.7。28.5%(172/604)的患者完全减瘤(CCR 0/1)。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31/6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4/604),术后5年生存率为53.6%。高级别病理类型、不完全减瘤(CCR 2/3)、PCI>20、3~4级不良事件是PM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阑尾源性PMP临床罕见,治疗方法特殊,对于怀疑或确诊PMP的患者,尽早行规范CRS+HIPEC治疗,有望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