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7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639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977篇
口腔科学   202篇
临床医学   1002篇
内科学   63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3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01篇
综合类   2106篇
预防医学   855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942篇
  2篇
中国医学   944篇
肿瘤学   3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少年来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测定常被视为诊断AMI的标准方法,但CK及CK-MB并非心肌特有的酶,骨骼肌损伤患者常有血清CK、CK-MB的增高,造成AMI诊断假阳性.  相似文献   
92.
报道了一种阻隔型聚对幕撑乙炔((PPE)的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合成的模型小分子证明,在聚对苯撑乙炔(PPV)主链引入间位幕环,可阻隔PPV的有效共轭长度,改变其发光颜色,研究了电致发光暑件ITO/m-PPE/Al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93.
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核分枝杆菌(MTB)蛋白根据蛋白分布的位置可分为分泌蛋白、胞质蛋白和膜蛋白。分泌蛋白是MTB在早、中期分泌释放于菌体外的一组蛋白,游离于培养基中或在感染细胞的吞噬小体内,在菌体内仅有微量存在;而胞质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在细菌对数生长的晚期细菌死亡后才释放到培养基中。将培养不超过5d的滤液蛋白称为短期培养滤液蛋白,这是记忆性免疫CD4^+T淋巴细胞的靶分子;将培养7d以上的滤液蛋白称为长期培养滤液蛋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滤液中蛋白越来越多,由于部分MTB开始裂解死亡,释放胞质蛋白,培养42d时滤液中已有100多种蛋白质。结核病保护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壁、细胞质和培养滤液中,其中分泌蛋白和细胞壁表面的蛋白是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将成为新疫苗研究的首选靶抗原。现将保护性抗原的编码基因、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4.
SNP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ns-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之后,新发展起来的第3代分子标记。已成为一类新的遗传标记,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克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本文介绍了SNP的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业研究生产中的广泛利用前景。并提出了SNP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5.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相似文献   
96.
对于一种新的化妆品的评价应该包括其对皮肤水合作用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善作用。目前已有几种非侵入方法用于检测皮肤的物理特性,包括水合作用、弹性和伸展性等。但是,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物理特性存在异质性。前臂屈侧皮肤因为测试面积广、无毛和皮脂腺等优点经常被用于皮肤特性测试。欧莱雅研究院Bazin教授等对面部和前臂屈侧皮肤在化妆品改善皮肤水合作用和生物力学特性测试中的等效性进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98.
内皮素(ET)最早是由日本Yanagisawa等在1988年分离出来并命名的一种21个氨基酸肽,它是迄今所知收缩作用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此外,它还作为生长因子、激素调节肽、神经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生理功能调节,在心肌肥厚、动  相似文献   
99.
中医“筋”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生理病理特性。“筋”早在在《易经》中已出现。《灵枢》把筋归于“五体”之一,为构成人身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宗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者为前阴之代称,广义者指诸筋所聚之处。爪甲在解剖组织虽不能与“筋”完全等同,但因其在功能上与筋具有统一性。可以归属于中医“筋”的范畴,其发生病变时可以考虑从筋论治。  相似文献   
10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尤其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