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3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332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649篇
内科学   4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5篇
特种医学   2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1993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1315篇
药学   420篇
  16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索EEG和CT在癫痫的诊断、分型和病因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379例癫痫进行EEG常规描记和脑CT扫描。结果:1379例中原发性癫痫985例(7143%),继发性癫痫394例(2857%)。CT异常率4619%;EEG异常率7426%,痫波检出率2347%。EEG以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EEG和CT的符合率8095%。结论:EEG对癫痫的分型和原发性癫痫的检出有重要价值,而CT则是查找继发性癫痫病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摘 要目的:分析颅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湘 潭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 100 例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 结果:100 例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最终确诊 91 例,磁共振检查诊断颅脑胶质 瘤 89 例,颅脑 CT 诊断颅脑胶质瘤 78 例;磁共振成像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颅脑 CT,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Ⅰ 级颅脑胶质瘤的检出率高于颅脑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余级别两种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颅脑胶质瘤的效果较 CT 更好,具备更高的诊断效能,并能够明确胶质瘤的级别,在低级别胶质瘤检查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双能骨密度仪、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密度在诊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康复医院接受骨密度检测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QCT)骨密度检查,比较定量CT与双能骨密度检测仪的检出率,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检出率差异。结果:(1)60例患者中,定量CT对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双能骨密度检测仪,对骨量正常、骨量减少检出率低于双能骨密度检测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种检查方法中,60~69岁和≥70岁患者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定量CT检查结果中,男性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能骨密度检测仪检查结果中,男性和女性的各项指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断上更具有优势,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相似文献   
55.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回顾分析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断的水平,方法:8例病例行CT平扫肾上腺区,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2例加做肾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中,7例CT平扫呈密度均匀,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4例呈密度均匀或销不均匀肿块,低于或等于肌肉强化密度,MRI2例在冠状位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T2加权介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对于正常肝脏信号)。结论:(1)CT和MRI检查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2)治疗主要领先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6.
对99Tcm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甲状腺肿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 10 38例病人进行血清放免TT3、TT4 、FT3、FT4 、TSH、TGAb、TMAb分析 ,2h摄131I率测定和过氯酸钾释放率试验。病人分为甲亢 (弥漫性甲肿伴甲亢 )组、药物性甲低组、桥本甲状腺炎甲低组、激素合成障碍甲肿组。实验结果显示 :甲亢 (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甲亢 )组、药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组、桥本甲状腺炎甲低组、激素合成障碍甲肿组病人SPECT均显示甲状腺肿大、放射性摄取增加、2h摄131I率增加 ,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结果表明 :核素SPECT甲状腺静态显像提示放射性摄取增加仅表示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功能以及甲状腺的形态大小 ,是否有结节等 ,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还应同时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TSH、自身抗体检测和131I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等系统的核医学检查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芦荟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及去卵巢大鼠+芦荟素治疗组(LHS,去卵巢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芦荟素治疗,持续12周)。12周后取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股骨干骺端微观结果,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骨小梁结果变化,通过骨生物力学检测骨强度改变以及运用蛋白质印迹(WB)检测可能的机制。结果OVX组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显微结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5)。芦荟素治疗后大鼠的骨密度、骨显微结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显示OVX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下调(P<0.05)。LHS组p-Erk1/2、Erk1/2、ALP、RUNX 2、OCN和OPN表达水平较OVX组明显上调。结论芦荟素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强度和骨量,这种疗效可能通过激活ERK1/2-Runx 2信号通路促进成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采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量化分析胸腹部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摆位误差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行胸腹部VMAT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行k V-CBCT获取实时摆位3D扫描验证图像,并采用灰度自动配准结合人工核对的方法,与计划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取摆位误差并纠正。结果 78例患者行k V-CBCT纠正胸腹部VMAT摆位误差,在X、Y、Z轴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k V-CBCT验证胸腹部VMAT可有效提高摆位误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胸部CT和血清CYFRA21-1、NSE检测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肺肿瘤患者60例,全部行胸部CT检查和血清CYFRA21-1、NSE 二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分别计算二种方法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加以比较.结果:CT诊断肺癌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71.4%,准确性为86.7%;CYFRA21-1、NSE诊断肺癌灵敏度为71.7%,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75.0%;CT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较低,而血清CYFRA21-1、NSE诊断肺癌灵敏度较低,但特异性较高.结论:胸部CT和血清CYFRA21-1、NSE检测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肺癌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