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重症热射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1例重症热射病(HS)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0岁。2006年7月5日16:20,患者在室外高温环境下骑三轮车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呼吸费力、牙关紧闭、全身发烫,但无口吐白沫、无二便失禁。10 m in后“120”急救医护人员到现场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肾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SPF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在SPF级环境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干热对照组、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50 mg/kg)、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100 mg/kg)、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200 mg/kg),每组10只。常温及干热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组大鼠给予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灌胃,连续7 d。第8天除常温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转移到模拟干热环境实验舱中。入舱实验的第150 min达到热射病状态,麻醉处死大鼠后留取尿液、肾组织进行分析,肾损伤分子-1(KIM-1)试剂盒检测尿液KIM-1水平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细胞凋亡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 结果常温对照组尿液KIM-1水平、肾损伤病理学评分、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0.36±5.54)ng/L]、[(35.50±9.52)分]、[(0.55±0.04)%];干热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分别为[(1 060.57±75.50)ng/L]、[(710.67±74.60)分]、[(5.53±0.48)%];姜黄素低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945.73±48.07)ng/L]、[(701.67±64.84)分]、[(5.10±0.37)%];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639.17±44.71)ng/L]、[(365.00±34.06)分]、[(2.05±0.35)%];姜黄素高浓度处理组各指标分别为[(592.67±34.29)ng/L]、[(289.00±35.08)分]、[(1.33±0.20)%]。各项指标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70,203.16,289.81;均P<0.01),干热对照组KIM-1水平和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温对照组(t=31.04,21.99;均P<0.01)。肾损伤病理学评分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在姜黄素低浓度组和干热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1.74;均P>0.05),姜黄素中浓度处理组(t=10.33,14.43)、高浓度处理组(t=12.53,19.82)与干热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阻断肾细胞凋亡通路发挥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常见的几类临床指标在评估热射病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余姚市人民医院,入院离发病不超过24h的热射病患者31例.按照患者的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常见几类临床指标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其在评估热射病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入院体温、乳酸脱氢酶、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在预测热射病患者死亡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08(0.617~0.998)、0.831 (0.686~0.975)、0.831 (0.679 ~0.982)和0.831 (0.673 ~0.989),最佳诊断界值分别是38.65 ℃、892U/L、16.7 s和1.445.格拉斯哥评分和入院纤维蛋白原在预测热射病患者存活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5 (0.664~0.967)和0.885 (0.746~1.000),最佳诊断界值分别是4.5分和2.11g/L.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体温显著升高[(39.4±1.3)℃vs.(37.8±1.1)℃,P=0.01];入院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24.1±9.5) svs.(17.0±5.2)s,P=0.021];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增高[(2.35±1.25) g/L,vs.(1.46±0.63) g/L,P=0.022];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1.92±0.58)vs.(3.18±1.04),P=0.014].其余观察指标入院APACHEⅡ评分、人院格拉斯哥评分、24 h体温、24 h体温下降幅度、入院乳酸脱氢酶(U/L)、入院肌酸激酶(U/L)、入院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入院乳酸(mmol/L)和入院肌酐(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院体温、乳酸脱氢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和格拉斯哥评分等指标可以有效预测热射病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4.
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军队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救治经验。结果:17例出现肾损害表现,占40.5%,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伴镜下血尿者9例,1例因DIC而肉眼血尿、肾衰竭。急性肾衰竭(ARF)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休克、DIC、肝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均为重症中署并发ARF的影响因素,而病程长短及血WBC计数者升高并不影响其ARF的发生率。经综合治疗,平均住院(12.1±10.9)d,治愈者37例,好转1例,死亡4例,有效率90.5%。12例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者抢救成功率66.7%,4例死亡原因均为MODS、DIC。除4例死亡外,13例尿蛋白及镜下血尿均恢复正常。结论:重症中暑患者急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可逆性,采取综合性救治技术,提高MODS成功率才能提高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5.
热射病为致命性中暑,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及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机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高达1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于2013年7月至9月成功救治1例劳力性热射病 (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并发6个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将临床资料予以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采用BaxterBM25机器行CBP治疗24次,在每次CBP治疗前及治疗后2h、4h、8h分别取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并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即时取血化验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血肌红蛋白(bMb)浓度。结果2例患者24次CBP后血浆TNF—α、IL-1、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BUN、SCr、bMb、TBI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CBP能清除热射病并发MODS患者血浆中的细胞因子,并可以改善肝、肾功能指标,有效阻止MODS的进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射病(HS)19例,分为两组:持续性血液净化(CBP)组8例,一般治疗组11例(常规组)。入院后两组均给予物理降温、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脱水、脑组织保护剂以及保护各组织脏器等综合治疗。CBP组另采取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模式。结果:两组1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CBP组体温(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6项指标在经过CBP治疗3d后,均明显好转,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红素(T-Bil)较前上升,7d后两组在T、PLT、INR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r、CK、T-Bil、ALT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P在治疗HS时对改善肝肾功能、预防横纹肌溶解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以及控制体温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23岁。因"高热、意识不清1 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在高温条件下,高强度军事训练约2 h左右时,突然晕倒在地,出现发热、意识不清,皮肤干燥,肢体抽搐,予吸氧、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物理降温,病情无好转,急送456医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39.
40.
热射病是一种以严重高热(>40℃)和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紧急疾病,存在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快速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目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比较常见且应用较广的快速降温技术,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评估,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选择最佳方案对热射病患者进行降温处理。水浸技术(1~17℃)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核心体温,是目前对热射病降温最有效的降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