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889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76篇
  2篇
中国医学   23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感染性发热归属于中医学火热证范畴,火热证的病机大多为阳气怫郁、阻遏于内,这种因郁而作的发热,称为火郁证。运用五辨(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思维辨识火郁证,对火郁证的发病特点及规律进行概括,可把握火郁证的内在发病机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72.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73.
火草灸是彝族医用于治疗寒湿性病症的特色适宜技术,火草作为火草灸的施灸材料,临床用药混乱,无质量控制相关研究。该文针对火草的非挥发性成分,采用UPLC建立火草非挥发性成分化学指纹图谱及绿原酸等8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火草药材质量评价指标性成分,建立火草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49批火草药材U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指认了新绿原酸、绿原酸等8个酚酸类成分。除3批药材外,火草药材的相似度均高于0.89,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火草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火草中8个成分含量熵权得分与指纹图谱综合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875(P<0.01),表明所测的8个成分可作为指标性成分对火草进行质量评价。进一步,结合指纹图谱共有峰与8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得到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火草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实现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火草药材质量控制,该结果可为火草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4.
张芬  林承凤  蒋晁明  贾雪珍 《新中医》2023,55(17):77-80
目的:观察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安神汤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起效时间、症状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前,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起效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狂躁、抑郁状态,起效快,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5.
于大猛  张志斌 《中成药》2023,(8):2791-2793
蛤蚧的净制,古人有去眼、去口、去头、去足、去鳞的经验,亦有头足全用或仅用蛤尾者。由于古人对于蛤蚧的用药部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仅宜保留“去眼”的经验。火炙法的目的一是易于粉碎,二是去除腥气,包括酒炙法、酥炙法、醋炙法、皂角水炙法等,以酥炙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76.
该研究通过对比黄丝郁金醋炙前后对“肝郁气滞”型痛经模型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差异,探讨黄丝郁金“醋炙入肝”后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炮制机制。参照痛经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病证结合模型。通过观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体质量、脏器、脏脑指数、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分数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六项、性激素、疼痛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生、醋黄丝郁金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药效差异。在大鼠一般情况和行为学测试观察中,生品组和醋炙组体质量减轻缓慢,扭体潜伏期显著增加,扭体反应显著减少(P<0.05),其中生品组、醋炙组和阳性组大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3.780%、64.611%、62.466%,醋炙组扭体抑制率显著提高,表明醋黄丝郁金治疗作用更显著。在肝功能检测中,醋炙组ALT、ALP、AST、DBIL、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ALB显著升高(P<0.05),表明醋炙增强了黄丝郁金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在性激素检测中,醋炙组血清E2和O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黄丝郁金醋...  相似文献   
77.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梅笠草提取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方法 ]采用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方法 ,测定耳片的肿胀度 ;用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 ,测定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 .[结果 ]梅笠草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梅笠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急性炎症和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9.
我院自 1995年以来应用单独应用马钱子醋糊治疗带状疱疹 12例 ,疗效令人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83岁。病期 1~ 10天疱疹部位 :前胸 5例 ,胁肋、腰、背各 2例 ,上臂内侧 1例。主要表现为沿神经走向分布的皮肤出现丘疹、水疱 ,自觉瘙痒及灼刺痛 ,皮疹呈条带状分布。其中疱疹在上臂内侧者 ,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有压痛 ,全身发热达 38.3℃。尚有 2例疱疹在前胸及胁肋部位 ,伴发热分别为 37.6℃和 38℃。1.2 用法 取生马钱子去皮 ,以普通食醋磨成糊状 ,用毛笔将药糊涂搽患部 ,轻者每日 2次 ,较重者…  相似文献   
80.
精液不液化症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从1993年8月~1997年8月,笔者拟用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3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中,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36岁,其中23~28岁15例,29~32岁12例,33~36岁8例;婚龄最短者2年,最长者7年,其中婚后2年就诊者13例,3~4年就诊者16例,5~7年6例。全部病例精液常规检查均为1小时以上精液不液化,精子无法计数者。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拟用滋阴降火、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之法,方投加味知柏地黄汤:知母15g,黄柏10g,熟地15g,山药1Og,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