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2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86篇
内科学   42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56篇
综合类   4593篇
预防医学   69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51篇
  9篇
中国医学   6109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258篇
  2010年   1216篇
  2009年   1244篇
  2008年   1183篇
  2007年   1098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884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成人的小肠一般长7米,占消化道总长度的2/5,分布盘曲相互重叠,此外小肠不如胃及结肠都可以用内窥镜来作检查。小肠有无病变,主要有赖于X线,但常规钡餐检查并不理想,因小肠内有许多液体,如胃液,胰液及胆汁液等。检查时间稍长,既会使钡剂产生絮凝现象,服钡“追踪随访”检查法,一般要3—6小时才能达到回盲部。因此,这种检查方法既浪费时间,确诊率也低。早在1929年就有人提出用专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钡剂作小肠X线检查。但因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1967年有人对导管进行了改进,利用导丝引导,能将导管很容易的送入十二指肠内。1974年发表了十二指肠插入小肠的X线报告后小肠钡剂灌肠检查的优点才得以确论而逐步推广应用。我们医院1999年开展此项工作,以下将检查方法和步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乔芳 《当代护士》2006,(1):35-36
目的寻求小儿保留灌肠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小儿硅胶胃管保留灌肠87例,传统肛管保留灌肠56例,对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O.05。结果小儿硅胶胃管保留灌肠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80/87),不适感发生率83.9%(73/87),且以轻度为主(88.3%);传统肛管组分别为62.5%(35/56)和100%(56/56),不适感以中、重度为主(78.6%)。结论应用小儿硅胶胃管保留灌肠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保留灌肠液量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华 《吉林医学》2006,27(12):1500-1500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保留灌肠液量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各种疾病的婴幼儿灌肠液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非腹泻患儿及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3组,非腹泻组为A、B、C3组。液量:A组<10ml,B组15 ̄20ml,C组30 ̄50ml;腹泻组分为Ⅰ、Ⅱ、Ⅲ组,液量分别对应非腹泻组A、B、C3组。结果:非腹泻B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B组;腹泻Ⅰ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Ⅱ、Ⅲ组。结论:非腹泻患儿保留灌肠液量以15 ̄20ml为宜,腹泻患儿则以<10ml为宜。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肠套叠4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常见急症,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我院1998年8月~2005年3月共收治4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现对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8例,女168例;年龄:3~6个月87例,~1岁238例,~2岁129例,~5岁32例。入院时病程13·73±2·73小时。1·2临床表现哭闹或腹痛167例,呕吐39例,血便11例,哭闹伴呕吐151例,哭闹伴血便27例,呕吐伴血便21例,哭闹伴呕吐、血便70例,259例触及腹部包块。本组有伴发症123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并肠系膜淋巴结炎59例,腹泻54例,支气管肺炎、急性阑尾炎各5例。行肛门指检27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排便合剂在骨伤科病人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4月接受手术的骨伤科病人58例,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骨伤科常规术前准备,灌肠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术前晚予排便合剂50ml不保留灌肠。统计术后3天腹胀发生情况。结果:灌肠组腹胀发生率3.4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27.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使用排便合剂灌肠可有效减少术后腹胀,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中药灌肠结合UBIO疗法治疗支原体感染男性不育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复方溶液进行保留灌肠法结合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疗法,治疗支原体感染致男性不育65例。结果:显效4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灌肠及UBIO疗法能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祛瘀排浊、消除炎症,改善精室内环境,改善精液质量,达到治疗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CRF)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管理、西药治疗加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的加用中药煎剂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1%,平均每人每月透析次数4.27次,费用1708.00元,而对照组三项数据分别为57%、9.16次、3848.00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后BUN、SCr,血K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加血液透析治疗CRF可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间歇时间,降低透析费用,改善病人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下消化道出血以息肉、肿瘤、急性肠病及血管畸形多见,而急性出血往往是血管破裂所致。我院于2001年至2002年收住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经输液输血一般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灌肠,经过精心护理治疗,效果较好,现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漫长,多反复发作,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中西药合剂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前已经有一些在成年患者应用经皮内镜下盲肠造瘘术(PEC)及顺行保留灌肠(ACE)的个例报道。到目前为止牵拉法PEC均采用厚套管的导管。作者采用10F Chait Trapdoor盲肠造瘘术导管(CTCC)对成年患者进行介入法(IM)PEC。目的:报道作者应用新方法对成年患者进行PEC的经验。设计:病例序列研究。机构:日本单个研究机构。患者:5例肠梗阻患者和15例慢性重度便秘患者。干预:干预方法为牵拉法PEC或者IMPEC加引流或者ACE。对5例小肠梗阻患者,应用18F~24F的套管导管采用牵拉法PEC对扩张的肠道进行减压。对15例慢性便秘患者,应用球囊导管(11F或15F)和CTCC进行IMPEC。ACE隔日进行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且有效地(减压和排泄)完成了PEC。采用IMPEC的患者中,有5例置入了15F球囊导管,10例置入了11F球囊导管。1例患者发生了即刻出血。球囊破裂发生在置管后的第1个月或者平均1个月内。10例置入11F球囊导管的患者中有9例改为CTCC。与套管导管相比,使用CTCC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突发性的球囊破裂,减少漏出和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