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7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41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415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477篇
内科学   643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242篇
综合类   1915篇
预防医学   599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238篇
  2篇
中国医学   2992篇
肿瘤学   18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间日疟原虫两种主要分子标志(MSP-1和CSP)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分别用MSP-1和CSP基因分型方法鉴定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并进行基因多态性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32份海南省现场确诊的间日疟病人血样,MSP-1等位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18.75%,平均克隆数1.16;CSP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35.29%,平均克隆数为1.47。如果同时考虑两种基因型,混合感染率则为50.0%。空间对应分析发现,热带族与Sal-1型关系密切,PvⅡ型与重组Ⅲ型分布靠近,其他基因型则较分散。结论 同时用MSF-1和CSP两种分子标志检测间日疟原虫,其基因型混合感染率高于用单一标志检测,两种标志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准确地估计蚊虫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数量对于疟疾的监测、预防和媒介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使用的蚊虫体内子孢子数量测定法是定量环子孢子(CS)ELISA试验。该法快速、准确,具有种特异性。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需要改进。为使目前用于恶性和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的CS ELISA法试剂标准化,以及进一步确定蚊虫体内CS抗原量与子孢子数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恶性疟原虫(Pf)、间日疟原虫(Pv210)和Pv247 CS抗原和子孢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83例健康对照者(NC组)、72例单纯T2DM患者(CHD-组)、71例T2DM合并CHD患者(CHD+组)ABCA1219位点的多态基因型。结果在NC组、CHD-组、CHD+组中,KK基因型分布为19.3%、16.7%、4.2%;CHD+组与NC组、CHD-组KK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2%、38.9%、31.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HDL-C水平显著高于RR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于T2DM并发的CHD。  相似文献   
994.
疟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耐药性及媒介蚊对杀虫剂耐药性日益增强的今天,寻求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抗疟途径-抗疟疾疫苗的研制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本对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抗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Ⅰ、Ⅳ型胶原(ColⅠ、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高脂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EGCG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EGCG给药组大鼠每周灌胃7 d。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糖化血清蛋白(GSP)和主动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olⅠ、ColⅣ、FN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的血液GLU、GHb、GSP水平和主动脉氧化应激水平及主动脉ColⅠ、ColⅣ、FN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EGCG中、高剂量组血液GLU、GHb、GSP水平和主动脉氧化应激水平及主动脉ColⅠ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EGCG高剂量组主动脉ColⅣ、FN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胶原合成异常增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EGCG的降血糖、抗氧化及降低氧化应激下游与胶原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甲基化修饰物(EGCG-3Me)改性粘接剂对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质量浓度为400 μgml的EGCG及EGCG-3Me添加到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中,制备改性粘接剂E-SB2及E3-SB2,SB2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改性粘接剂抗粪肠球菌的性能.微拉曼光谱仪检测粘接剂双键转化率.制备纤维桩粘接试件,用于即刻和老化后的微推出实验.结果:改性粘接剂可以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且EGCG-3Me作用更显著.改性粘接剂与SB2的双键转化率和即刻微推出粘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化后改性粘接剂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显著高于SB2(P <0.05).结论:EGCG和EGCG-3Me改性的粘接剂均可抑制粪肠球菌增殖并提高树脂-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EGCG-3Me抗菌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云南省及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的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MSP)1,2基因进行分型研究,确定其等位基因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合当地的恶性疟原虫株流行病学信息,为该地区疟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缅甸拉咱、那威和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德宏瑞丽、保山腾冲采集恶性疟患者血样。用巢式PCR(nest-PCR)扩增18S rRNA基因,确定感染疟原虫的种类。对检测为恶性疟原虫以及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的样本,进行恶性疟原虫MSP-1、MSP-2基因的扩增并作测序、验证与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89份恶性疟样本,经18S rRNA基因检测,确定间日疟9例,恶性疟78例和混合感染2例。在检测为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80份样本中,69例扩增出MSP-1基因片段,77例扩增出MSP-2基因片段。在MSP-1等位基因中,以MAD20型68.75%为主,RO33型23.75%和K1型20.00%次之。来源于勐腊的样本均未检出RO33型和K1型;MSP-2等位基因FC27型和3D7型的感染率均为91.25%,无明显的优势虫株;MSP-1和MSP-2基因多克隆样本所占百分比与多重性感染(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22.50%、1.81和86.25%、3.51。MSP-1和MSP-2等位基因目的片段多样性与其原虫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Spearman's r=0.496,P0.05;Spearman's r=0.240,P0.05)。MSP-1和MSP-2等位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FC27型基因序列3′端发现1个新的APK序列,在3D7基因型序列中检测到1个新的PAT重复序列和其它19个新的序列。结论云南省及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MSP-1等位基因存在MAD20型、K1型和RO33型3种类型,以MAD20型为优势虫株,勐腊样本未发现K1型和RO33型;MSP-2等位基因存在FC27型和3D7型2种类型,其优势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探讨食管肿瘤癌变的机制.方法 对1998年食管内镜普查诊断为食管异型增生的57例患者随访2 a,40例仍为异型增生(未癌变组),17例进展为早期癌(癌变组).对2次活检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Ki-67蛋白检测.结果 1998年标本Stat3和Ki-67在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标本二者表达均升高,但癌变组高于非癌变组(P<0.05).癌变组Stat3和Ki-67 2 a中由阴性变为阳性的比率均分别高于非癌变组(P<0.05).17例食管早期癌标本中Stat3和Ki-67的相关分析示二者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Stat3和Ki-67尤其是Stat3可能在食管癌变中起关键作用,阻断Stat3的表达可能阻断Ki-67表达,从而阻断食管癌变进程;此可能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