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的改变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研究42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表达均值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结论 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过程中,C-myc癌基因有激活和过量表达。  相似文献   
102.
大鼠睾丸发育过程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选取1、3 和8(成年)周龄等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应用睾丸组织树脂包埋形态学观察与m RNA 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ifferentialdisplay RT-PCR,DDRT-PCR)相结合,探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精子发生过程睾丸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对不同周龄大鼠睾丸m RNA 进行差异比较,共得到 82 个cDNA 差异片段。又分别标记不同周龄大鼠睾丸全部 m RNA 为探针,对其中 40 个cDNA差异片段进行斑点杂交,得到12 个初步鉴定的特异或表达增加的cDNA 差异片段,片段范围250~500 bp,其中2 个在1 周龄睾丸组获得,4 个在3 周龄睾丸组获得,在8 周龄组获得 5 个,一个为1 周和3 周龄共有而8 周龄大鼠缺乏的cDNA 片段。通过形态学观察与m RNA 差异显示的结果对应分析,初步认为2 个1 周龄的特异基因片段属于睾丸二倍染色体生精细胞表达基因,4 个3 周龄睾丸特异基因片段也属二倍或四倍体生精细胞表达基因,其中B型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表达基因占主要成分;而成年动物的5 个特异基因片段是属单倍体的精子细胞以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精母细胞表达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03.
用RT—PCR方法 ,从分泌抗人CD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并运用重叠延伸拼接法 (SOE)将其连接成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克隆于带有Tac启动子的原核表达载体中 ,用斑点杂交方法筛选出阳性克隆。重组子在E .coilB1 2 1 (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且具有活性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04.
抗污染PCR与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含dUTP/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的PCR扩增(dUTP/UDG-PCR,抗污染PCR)和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78例,应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的PCR扩增及斑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HBVDNA.结果经抗污染PCR检测出HBVDNA阳性标本69份,阳性率为37.86%;经斑点杂交检测出HBVDNA阳性标本54份,阳性率为30.34%.两者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x2=2.79,P>0.05),但可以看出抗污染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率高于斑点杂交.两种方法同时检出阳性标本52份,同时检出阴性标本107份,抗污染PCR与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符合率为89.32%(159/178)结论抗污染PCR的特异性高,其敏感性高于斑点杂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抗原基因的特点。方法 应用6 种常见内切酶(BamHI,Bgl Ⅱ,EcoRⅠ,Hind Ⅲ,PstⅠ,Pvu Ⅱ)对从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017 株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来的重组质粒pDL121 外源基因进行酶谱分析,同时用Digoxin 标记的pDL121 外源基因片段作探针对不同种属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进行杂交分析。结果 显示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重组质粒pDL121 外源基因没有6 种内切酶的酶切位点,重组探针与致病性钩体(serovarlaistrain017,serovar hebdomadisstrain 56610 ,serovar pomonastrain 56608)有杂交信号,与非致病性钩体(serovar patoc strain Patoc Ⅰ,serovarillinistrain 3055)无杂交信号,亦不识别大肠杆菌。结论 重组质粒pDL121 外源基因可能是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基因,进一步测序分析将揭示该基因本质,同时因该重组探针能鉴别致病性钩体和非致病性钩体,提示其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及钩端螺旋体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6.
为阐明冬虫夏草刺激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应用斑点杂交技术观察了冬虫夏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myc原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冬虫夏草可诱导肾小管细胞c-myc原癌基因高表达,冬虫夏草可能通过这一机理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简便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核酸斑点杂交VP7分型方法,以便用于对HRV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在HRV VP7编码基因各G基因型间高度变异而型内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分型探针,在该区域的两侧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利用PCR分别将地高辛标记HRV 5种常见型别(G1~4,G9型)的DNA探针,建立基于VP7的斑点杂交方法;选取经抗原检测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均为HRV阳性的2006至2008年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00份,RT-PCR扩增VP7全基因,并对扩增阳性产物应用斑点杂交方法进行G型别分析。结果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在5种型别探针间无交叉反应,各型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pg。200份PAGE阳性标本中162份RT-RCR扩增VP7基因阳性,斑点杂交显示G1型41例(25.3%),G2型2例(1.2%),G3型63例(38.9 %),G9型35例(21.6%),混合感染19例(11.7%),杂交未分出型2例(1.2%),未检测到G4型HRV。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强,适合在HRV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时应用。通过该方法的初步应用,发现北京地区婴幼儿HRV除了常见的G1、G2和G3型外,还有G9型感染。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新疆克拉玛依市汉族、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378例不同民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 汉族B型为37.55%、C型53.06%、D型6.94%、B+C型2.45%、C+D型0.41%、B+D型0.41%;维吾尔族B型14.13%、C型61.96%、D型23.37%、B+C型7.14%.结论 新疆克拉玛依汉族和维族HBV基因型,汉族以C型、B型为主,维吾尔族以C型、D型和B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9.
钙拮抗剂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汉防己甲素(Tet)、维拉帕米(Ver)和硝苯啶(Nif)对3T3成纤维细胞Ⅰ、Ⅲ和Ⅳ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应用标记Ⅰ、Ⅲ和Ⅳ型前胶原cDNA探针与RNA斑点印迹杂交技术,检测Tet,Ver和Nif与3T3成纤维细胞共育前后Ⅰ、Ⅲ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Tet,Ver和Nif与3T3成纤维细胞共育后Ⅰ、Ⅲ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钙拮抗剂可以抑制细胞外基质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0.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别。方法:用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尖锐湿疣中HPV DNA,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基因分型探针,对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的HPV 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50例尖锐湿疣标本经PCR扩增后48例HPV DNA阳性,阳性标本中HPV6,11,16,18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6.7%(8/48),37.5%(18/48%),14.6%(7/48),4.2%(2/48),多重型别检出率为22.9%(11/48),结论 HPV11型感染是尖锐湿疣发病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