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1篇
内科学   11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590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6篇
  5篇
中国医学   378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罗宝嘉  郑美春  丘雪  覃惠英 《全科护理》2021,19(25):3570-357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恢复肛门排便1个月及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仪检测病人的肛门直肠生理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LARS的发生率为76.71%(112/146),重度LARS发生率为35.62%(52/14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普遍存在排便功能失调,LAR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越低,术后排便功能越受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低的病人尽早干预,可通过指导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症状自我管理尽可能降低排便功能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训练便秘失能老人排便习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经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分值在45分以下的失能老人3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使用开塞露通便、人工取便、指压肛门刺激、腹部按摩及心理疏导等方法,训练便秘老年人的排便习惯。结果训练4周后,老人均能规律排便;95.1%的老人改善食欲;96%的老人体重增加或保持体重不下降;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高。结论对便秘失能老人进行排便习惯训练,有效改善便秘状况,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Duhamel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HD)的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月12例长段型HD资料,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月(5月~6岁)。其中移行区位于降结肠近端8例,横结肠2例,结肠肝曲1例,升结肠1例。7例行结肠造瘘。手术主要改良之处:经肛门齿状线上方直肠后壁切口将结肠拖出至肛门外,用Endo-GIA肛门外切断并封闭,保留直肠残端4~5 cm。然后结合Deloyer技术将升结肠拖下与原直肠后壁端侧吻合,再将Endo-GIA切缝器两肢分别放入原直肠和新直肠,切开两段肠管间隔并行侧侧吻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结果 12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次全结肠切除升结肠Duhamel拖出术,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125~240 min),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无吻合口漏。4例诉肛周疼痛,1例术后5天便血,保守治疗治愈。大便频率2周以内4~15次/天,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1~2次/天)时间平均3.5月(2.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3~46个月),2例术后小肠结肠炎,1例早期有便秘症状,均保守治疗治愈。无闸门综合征和粪石发生,无大便失禁。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Duhamel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长段型HD安全有效,排便频率恢复正常快。肛门外处理直肠盲端简单可靠,腹壁创伤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重症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脑病科和心内科住院合并便秘的重症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6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等基本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腹部按摩。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 d内自然排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首次排便时间在24 h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中医穴位按摩可作为治疗重症患者便秘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对患儿排便次数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泻排便次数、疗效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5d的腹泻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15%,98.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8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大便常规的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可明显减少患儿排便次数,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大便失禁及排便障碍等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纯依靠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不高,熟练应用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显得较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各检测方法的认识和应用尚不统一,国际肛直肠生理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anorectal physiology working group,IAPWG)分别于2018和2019年颁布了《肛门直肠功能评估进展》共识意见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检测方案和伦敦分型》(简称《伦敦共识》),旨在提供各肛直肠检测方法的适应证、操作流程、临床应用、优势及局限性,并在客观检查的基础上对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进行了分型。IAPWG提出,肛门直肠测压主要用于评估肛门运动功能,肛内超声适用于评估肛门结构,肛直肠感觉运动检测包括球囊扩张试验等,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则为常见的两项排便试验。单项检测尚不能完全明确大便失禁或排便障碍的原因,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感觉及运动功能。患者的异常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张力和收缩力降低、直肠低敏感和高敏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伦敦分型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异常;②肛门张力及收缩力异常;③肛门直肠协调障碍;④直肠感觉异常。《伦敦共识》可以为肛门直肠功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和结果阐释提供依据,有助于检测流程的标准化和检测结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7.
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劲等现象。  相似文献   
9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8岁,因“大便带鲜血伴肛内肿物脱出2个月”入院,查体:肛周可见外痔,嘱用力排便后可见一大小约5cm×4cm×4cm肿物;  相似文献   
99.
马佳  曹信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608-2610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比沙可啶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军工医院就诊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5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四磨汤口服液,20m 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长的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7%、90.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长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8.49%、32.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比沙可啶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98例,将其分为不协调性排便组(66例)和排便推进力不足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3)。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便秘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肠道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排便推进力不足组患者的直肠排便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的肛管残余压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时,排便推进力不足组患者的直肠排便压显著低于不协调性排便组,肛管残余压显著高于不协调性排便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肠道满意度评分均是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直肠初始便意感阈值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均有效,其疗效与患者的受教育年限、肠道满意度及直肠敏感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