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探讨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阿霉素诱发小鼠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测定一些酶的活性及MDA含量,并计数小鼠死亡率。结果经BHA预处理后小鼠血清GPT,GOT,LDH和CK活性及死亡率与阿霉素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并能显著降低由阿霉素所致MDA含量升高的作用,同时BHA对心肌及肝组织醌还原酶、GSTs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诱导增高。提示BHA对阿霉素的毒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BHA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2.
李国民 《长寿》2005,(2):17-17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时下,一股温馨而潇洒的时尚消费热潮在老年人中悄然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正常儿童的中间丝聚合蛋白、内披蛋白、兜甲蛋白等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皮终端分化蛋白)的表达差异,采用染色强度(0~5 分)反映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儿童皮肤的中间丝聚合蛋白、内披蛋白、兜甲蛋白的染色强度分别为(4.49±0.14)分、(4.39±0.14)分、(4.56±0.15)分,特应性皮炎患儿受累部分皮肤分别为(2.19±0.17)分、(2.29±0.11)分、(1.89±0±2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特应性皮炎患儿和正常儿童的中间丝聚合蛋白、兜甲蛋白均主要表达于颗粒层,正常儿童内披蛋白主要表达于棘细胞上层和颗粒层,特应性皮炎患儿内披蛋白主要表达于棘细胞上层。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存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G)的热氧化稳定性。方法检测DG和大豆油在中油温加热(110℃)、高油温煎炸(180℃)和恒温贮藏(40℃)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的变化,以及DG在110℃加热过程中酯类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DG和大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及全氧化值均增高,DG的酸价高于大豆油,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全氧化值低于大豆油(P0.05)。在中油温110℃加热过程中,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十八烷酸单甘油酯及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均增高。结论与大豆油相比,DG热氧化稳定性较高,且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储藏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构建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的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系统研究了小茴香药材(生品)及其粉末中反式茴香脑随放置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2.1 mm×50 mm,1.7 μm),以甲醇0.1%-甲酸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样品箱温度5℃,进样量为2 μL。按规定时间采集小茴香药材(生品)及其粉末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的样本,分析系列样品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结果]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小茴香药材(生品)与盐制品中反式茴香脑含量差异较大,合格率较低;盐制品在炮制过程中反式茴香脑含量略有变化。在室温条件下小茴香药材(生品)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在规定放置时间内基本稳定;药材粉碎后反式茴香脑含量随放置时间延长不断下降。[结论]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重现性良好,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小茴香中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测定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96.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3种脂溶性抗氧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食品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3种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仪器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1~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3种抗氧化剂的添加回收率在69.1%~1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4.O%~7.5%,方法的测定低限(LOQ)为0.1 mg/kg.  相似文献   
97.
[目的]优选小茴香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反式茴香醚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加盐量、炒制度及炒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优选小茴香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小茴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小茴香每20g加15mL盐水(含0.4g盐),闷润1.5h,在110~120℃下炒4min。[结论]盐制小茴香的最佳炮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8.
两种八角属木兰科植物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于狭叶茴香属于我国的濒危野生物种之一,寻找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非常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狭叶茴香和假地枫皮这两种八角属植物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模型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抗炎活性。小鼠热板致痛模型和小鼠醋酸致痛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镇痛活性。结果:这两种注射液均表现出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中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假地枫皮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狭叶茴香的相当。实验结果显示,假地枫皮有可能成为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  相似文献   
99.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病,手背及足背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囊肿击破、囊肿局部封闭和囊肿切除,但存在复发率高、手术有一定的创伤等缺点。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拨治疗本病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反式-茴香脑对叠氮钠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叠氮钠(9~54 mmol·L~(-1))与PC12细胞共同孵育,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叠氮钠对PC12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反式-茴香脑与PC12细胞孵育48 h对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利用10、60μmol·L~(-1)反式-茴香脑预处理PC12细胞8 h,可明显对抗叠氮钠致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明显降低细胞LDH的漏出率和细胞MDA含量,明显提高细胞SOD活力。结论反式-茴香脑对叠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