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21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24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诱发电流的作用,以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低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培养,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谷氨酸诱发电流,并观察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谷氨酸电流的影响。结果:谷氨酸(100μmol.L-1)可在海马神经元细胞上诱发出一内向电流,并且此电流可被非N-甲基-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所阻断;布比卡因(10、50、100μmol.L-1)和罗哌卡因(10、50、100μmol.L-1)均可使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谷氨酸诱发电流明显降低;罗哌卡因高浓度(501、00μmol.L-1)时对谷氨酸诱发电流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布比卡因高浓度时。结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谷氨酸诱发电流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罗哌卡因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兔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外膜下(epi)细胞复极1期瞬间外向钾电流(Ito1)的异质性。方法:以酶解分离方法获得兔左、右心室epi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定量观察左、右心室epi细胞Ito1的电压依赖性和峰值密度。结果:左、右心室epi细胞的Ito1均呈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测试电压为0mV和+60mV时,左、右心室epi细胞峰值Ito1密度分别为1.57pA/pF、5.52pA/pF(左心室)和2.44pA/pF和8.99pA/pF(右心室),并且在+10mV至+60mV的测试电压范围内,右心室epi细胞峰值Ito1密度均显著高于左心室epi细胞(P<0.05或P<0.01)。结论:兔右心室epi细胞峰值Ito1密度显著高于左心室epi细胞,这种电异质性分布可能为Brugada综合征等疾病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在嗅感觉神经元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对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就该通道在嗅感觉细胞内的功能、通道的结构、离子选择性及其药理、生理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探讨单细胞记录和神经细胞培养时神经元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对不同实验目的皮层神经元的最佳分离方法。方法针对单细胞记录分别采用蛋白酶E分离法和胰蛋白酶分离法分离神经元,针对神经细胞培养分别采用胰蛋白酶分离法和机械分离法,之后通过形态学、膜片钳和染色法等方法分别比较上述分离方法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蛋白酶E或胰蛋白酶分离法得到的细胞在进行单细胞记录时虽然细胞的死亡率没有区别,但形态学、膜片钳等实验均表明蛋白酶E分离法分离的神经元活性更好;在神经细胞培养中经形态学、膜片钳和台盼蓝染色法和凝胶电泳等方法都表明胰蛋白酶分离法分离的神经元活性好,更适于神经细胞培养。结论单细胞记录时蛋白酶E分离法更为合适,神经细胞培养时胰蛋白酶分离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骨肉瘤 (OS 732 )及其耐药细胞 (R OS 732 )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不同浓度阿霉素单独以及阿霉素和异博定共同作用下骨肉瘤 (OS 732 )及其耐药细胞 (R OS 732 )钙离子电流的变化。结果 OS 732细胞的峰值电流为 -0 .2 36 96± 0 .0 1nA(n =10 ) ,R OS 732为 -0 .30 14 9± 0 .0 4nA(n =10 )。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异博定单独作用 ,当异博定浓度为 1ug/ml时 ,OS 732细胞的峰值电流降低为原来的 5 7.4%;R OS 732细胞的降低为原来的 5 0 .81%。阿霉素单独作用 ,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大 ( 1~ 10 0ug/ml) ,OS 732细胞峰值电流由 -0 .2 0 6 6 9± 0 .0 9nA降到 -0 .10 70 3± 0 .0 6nA ,降低到原来的 45 .17%。R OS 732细胞的峰值电流由 -0 .2 8435± 0 .0 4nA降至-0 .2 3873± 0 .0 3nA ,降低到原来的 79.18%。当阿霉素浓度为 10ug/ml,加入浓度为 1ug/ml的异博定时 ,峰值电流降低到单独应用浓度为 10ug/ml阿霉素的 ,OS 732为 73.44%,R OS 732为 91.32 %。结论 阿霉素无论单独作用还是联合异博定应用 ,都能降低骨肉瘤 (OS 732 )及其耐药细胞 (R OS 732 )钙离子电流 ,而且对上述两组细胞降低的程度完全不同。对OS 732细胞的降低幅度要明显大于R OS 732  相似文献   
106.
膜片钳技术在心肌细胞药理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兵  陈雷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6):406-409
介绍和阐述目前国内外利用膜片钳技术及其它相关方法在心肌细胞药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膜片钳技术在心肌细胞药理学及生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国内外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对膜片钳技术应用于心肌细胞药理效应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膜片钳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学在近10年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其它技术相结合, 拓宽了心肌细胞药理研究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人心肌细胞为重点研究对象的药理学和生理学等研究将是今后的热点和趋势,具有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大电导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ited potassium channel,BK)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Ca2 ]i) 和兴奋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和持续电流去极化条件下BK通道特异性阻断剂Iberiotoxin对神经元[Ca2 ]i和动作电位频率的影响,并采用显微荧光测钙法观察Iberiotoxin对高钾条件下[Ca2 ]i的影响.结果 生理状态下,Iberiotoxin灌流(100 nmol/L)对神经元细胞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Ca2 ]i无显著影响.持续电刺激去极化后,Iberiotoxin灌流使动作电位频率增加,[Ca2 ]i显著升高.高钾溶液(20 mmol/L KCl)引起神经元[Ca2 ]i升高, 而Iberiotoxin灌流(100 nmol/L) 则使[Ca2 ]i进一步显著升高.结论 生理条件下,BK通道不参与脊髓神经元[Ca2 ]i和兴奋性的调节;但在受持续去极化刺激或在高钾条件下,BK对神经元[Ca2 ]i和兴奋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乙醇对兔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酶消化的成年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及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乙醇对ICa,L的作用。【结果】(1)乙醇抑制ICa,L峰值,24mmol/L和240mmol/L乙醇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80、240mmol/L乙醇使ICa,L的电流一电压(I—V)曲线上移,在各测试电压下,电流均减小,但不影响曲线形状,用乙醇后最大激活电压仍在0mV左右。【结论】致毒浓度(24mmol/L)的乙醇对ICa,L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导致心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诱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9.
苏平  黄建华  雒晓东  黄培新  黄燕  裴雪涛 《广东医学》2008,29(11):1783-1784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理功能。方法取扩增5~10代的大鼠骨髓MSCs,40mg/L银杏内酯B诱导1周后,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检测细胞内外的离子通道电流,步阶刺激从-70mV到 60mV,步阶10mV。结果6例银杏内酯B诱导后的神经元样MSCs的全细胞电流,除可见钾电流IK外,还可见外向整流IA,类似于神经元对照。结论银杏内酯B诱导的MSCs,不仅具有神经细胞的外形和免疫学特征,而且具有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乳酸左氧氟沙星对豚鼠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对豚鼠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出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LVFX对豚鼠心室肌细胞IK的影响。结果:①SPX和LVFX浓度依赖地抑制IK的脉冲电流和尾电流,但不影响其原有的电压和时间依赖性。②当LVFX作用浓度分别为0.1,1,10,100,1000μM时,在+50 mV去极化电压下,测得IK的脉冲电流较对照组依次减少了(11.81±1.71)%,(14.51±2.12)%,(22.78±3.58)%,(29.59±2.89)%,(38.13±2.44)%;尾电流依次减少了(6.05±251)%,(12.19±1.49)%,(17.75±2.74)%,(30.05±1.49)%,(48.18±3.71)%。结论:LVFX在不同的浓度下对豚鼠心肌细胞的IK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