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8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1篇
临床医学   1861篇
内科学   588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2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3篇
综合类   3228篇
预防医学   5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21篇
  38篇
中国医学   41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诊断中含有NVAF的2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组:抗凝治疗组(n=75)和非抗凝治疗组(n=175)。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分别使用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估患者血栓栓塞、出血风险,分析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总结患者未抗凝原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 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男性135例,女性115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7.9±9.0)岁;其中年龄≥75岁152例(60.80%), BMI>28.0 kg/m2 23例(9.20%),吸烟45例(18.00%),饮酒36例(14.40%),持续性房颤186例(74.40%),病程<2年124例(49.60%),合并心功能不全184例(73.60%),因NVAF就诊时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99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心慌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王师菡教授强调心阳不足为致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临证时将温阳活血法贯穿始终,标本兼治,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双心医学”引入心房颤动的治疗当中,随证灵活加减。后附医案1则分析总结其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伴有心房颤动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3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97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26例,比较2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差异。结果 心房颤动组平均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73.6±6.9)岁vs(70.9±7.1)岁,P=0.006],发病至穿刺时间短于非心房颤动组[(275.4±94.9)min vs(332.4±188.0)min,P=0.004],2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颅内出血比例高于非心房颤动组(43.3%vs 30.2%,P=0.043),但2组在90 d预后良好、再通良好、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内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影响血管内治疗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不是血管内治疗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循环闭塞、再通良好是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可能影响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相关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心脏起搏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TR)的状况。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术后TR程度定义加重2级及以上为TR进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R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7例患者通过纳排标准后共入选553例患者。其中,男性279例,女性274例,年龄(64.7±15.1)岁。随访中位数316天,346例(62.6%)TR无变化,45例(8.1%)TR得到改善,140例(25.3%)TR加重一级,22例(4%)TR加重二级。与TR无进展组(n=531)相比,TR进展组(n=22)心房颤动占比、心力衰竭占比更高,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术后TR进展占比更高[OR 4.28 (1.6~11.42),P=0.004]。结论 心脏起搏器术后TR进展发生率较低,术前患有心房颤动是T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正>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作为对高手术风险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1],已在全球广泛应用,国内开展相对较晚。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作为防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栓塞事件的重要措施在国内应用广泛,其效果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2]。本文对高龄心房颤动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钳夹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治疗进行报道,拟为相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A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AF的临床治疗手段持续改进并不断优化,但房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双孔钾通道家族中的TWIK相关酸敏感钾通道1(TWIK-related acid-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1,TASK-1),其可能为一有巨大价值的AF治疗靶点。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关于双孔钾通道家族中TAKS-1通道与房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抗凝组12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是否抗凝的相关因素。结果 抗凝组吸烟、饮酒、冠心病、出血史、肿瘤、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HAS-BLED评分明显低于未抗凝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OR=0.320,95%CI:0.120~0.853,P=0.023)、肿瘤(OR=0.348,95%CI:0.139~0.869,P=0.024)、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0.095,95%CI:0.049~0.185,P=0.000)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史、肿瘤及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可影响房颤患者出院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估C2HEST评分在>75岁人群中预测新发房颤的能力。方法 纳入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与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75岁非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 560例患者,年龄(86±4)岁。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评分对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2HEST评分在新发房颤方面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64±43)月的研究过程中,有299例患者出现新发房颤。与非房颤组比较,新发房颤组的男性较多(P<0.01),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病变均比例较高(均P<0.01)。在基线状态下,房颤组的C2HEST评分、HATCH评分、CHADS2、CHA2DS2-VASc评分均较高(均P<0.01)。随着C2  相似文献   
999.
华法令教育路径对提高房颤患者服用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华法令教育路径对华法令服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个别教育,发放资料等形式做好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自制华法令教育路径表,培训医护人员,并组织实施.观察比较两组抗凝达标天数、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和健康评分.结果 除并发症及满意度外,干预组以上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华法令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护理标准化,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孔令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60-1461
目的:观察可达龙转复房颤和维持律的有效性。方法:治疗组给可达龙针剂150 mg 5%G.S20ml于30 min以上静脉注射。然后每天总量≤1.2 g持续静点72 h。同时给可达龙片剂600 mg/d口服。对照组给心律平针剂1.5~2.0 mg/kg于20 min以上静脉注射,继以1.0 mg/min静脉维持1~3 d。结果:治疗组38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5%。对照组38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房颤,可达龙是一种长效、安全、疗效可靠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