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51篇
  免费   3230篇
  国内免费   2859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249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3939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8300篇
内科学   6178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2157篇
特种医学   33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6324篇
综合类   18657篇
预防医学   1713篇
眼科学   490篇
药学   6589篇
  76篇
中国医学   5713篇
肿瘤学   1769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111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230篇
  2016年   1488篇
  2015年   1708篇
  2014年   2398篇
  2013年   2406篇
  2012年   3310篇
  2011年   3730篇
  2010年   3553篇
  2009年   3773篇
  2008年   3865篇
  2007年   3543篇
  2006年   3486篇
  2005年   3720篇
  2004年   3259篇
  2003年   2792篇
  2002年   2392篇
  2001年   2127篇
  2000年   1666篇
  1999年   1482篇
  1998年   1214篇
  1997年   1190篇
  1996年   1113篇
  1995年   896篇
  1994年   801篇
  1993年   566篇
  1992年   457篇
  1991年   390篇
  1990年   303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措施 ,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主要表现为改善脑血流量 (CBF)及病理损伤、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影响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影响基因表达与凋亡调控等诸方面 ,现综述如下。1 改善CBF及病理损伤CBF的减少 ,不仅使梗塞部位的脑组织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 ,整个大脑的功能也会因CBF的下降受到影响。陈氏等[1] 观察到各种剂量黄芪注射液均能减轻脑缺血 1h后再灌注 3d动物脑水肿 ,改善血脑屏…  相似文献   
992.
地塞米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楼敏  刘建仁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1,23(9):529-531
目的:探讨凋亡机制在地塞米松(DXM)加剧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缺血前3天始腹腔注射DXM,采用线栓法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检测,TTC染色后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标记凋亡阳性细胞。结果:应用DXM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不同剂量DXM组间脑梗死体积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应用DXM大鼠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不同剂量DXM组之间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XM诱导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的凋亡可能是引起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1 2h发现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说明在缺血、缺氧情况下 ,三磷腺苷减少及一些化学因子的释放促使了这种改变 ,长时间的再灌注会起到修复作用。随着切变率的增加 ,同组实验组中DI的测量值均呈指数函数递增 ,对此建立该模型下的数学方程 :φ =a +b×e[-c(x-x0 ) ] ;同时对同一切变率不同实验组的RBC变形性也做了研究 ,发现DI变化不仅与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而且与RBC自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为了研究吸烟对健康人体的危害.方法采用观测人体甲襞微循环的方法,检测了急、慢性吸烟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吸烟组受试者的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有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吸烟可造成组织缺氧、血粘度增高,引起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对由B超、CT、DSA诊断的肝癌60例施行了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结果;6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化疗0例,2例肿瘤缩小(20%),生存期3、6、9个月分别为11%、4%0%。化疗加栓塞50例,48例肿瘤缩小(96%),生存期3、6、9、12个月分别为55%、38%、15%、12%。结论:肝动脉脂疗栓塞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均有疗效,且化疗栓塞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996.
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应用前列腺射频治疗仪ZPRT -Ⅱ经尿道腔内透热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60例 ,同时采用尿道灌注 1 %乳糖红霉素和术后应用 0 .5%地塞米松尿道前列腺灌注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 ,年龄 2 3岁~ 65岁 ,平均年龄 2 9岁 ,病程 0 .5年~ 5年 ,平均病程1 .8年。2 诊断依据 病史 ,耻骨上和会阴部不适 ;直肠指诊 ,前列腺肿大及触痛明显 ;超声诊断 ;尿常规检查WBC <1 0 /HP ;前列腺液检查 (EPS)WBC >1 0 /HP ,排除前列腺癌、前列腺结石、泌尿系统疾病 (STD)。3 …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快速提取法提取肝组织中细胞核蛋白,再用凝胶滞留电泳分析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与其靶基因特异DNA序列的结合活性。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与其特异调节基因序列的结合活性明显升高,且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结论 说明NF-κB与其特异调节基因序列的结合活性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损伤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组与I/R组以及各预处理级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中酶的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少,肝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中NO含量升高。组织中PMNs浸润量降低,HSP70及i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HSP70表达的正性调控过程。一次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是理想的肝脏缺血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 ,我科自 1992年 1月— 1999年 8月用尿激酶为 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 ,溶栓后 76例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 ,其中 16例应用东莨菪碱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42~ 70岁 ,平均6 0 .5岁。1.2 病例选择 均为突发心前区疼痛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无效 ,经心电图动态观察及心肌酶学和心动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6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 5例 ,前壁并发高侧壁心肌梗死 3例 ,正…  相似文献   
1000.
兴义地区97例健康吸烟者的血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的血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97例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年龄23-52岁,不吸烟者37例,年龄21-54岁,均为健康体检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形态、流态、袢周状态、总积分)的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烟龄、吸烟量的吸烟者在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与不吸烟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吸烟者的血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尤其是通过甲襞微循环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