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2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638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379篇
内科学   1011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71篇
综合类   2340篇
预防医学   422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944篇
  8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805篇
  2024年   260篇
  2023年   955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构建隐孢子虫CP15真核表达载体pCB3.1—15,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BglⅡ从pMD18-T-15中酶切得到CP15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1( )的BamH I位点,构建CP15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用G18加压筛选,用RT—PCR方法检测外源CP15基因的转录,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活性。结果:酶切鉴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外源CP15基因能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转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的pCR3.1—15真核表达载体在Hela细胞中具有良好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初步研究微小RNA-29b(mi R-29b)介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分离其HSC,同时通过体外获取并鉴定正常大鼠HSC。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以上获取细胞中mi R-29b、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肝纤维化标志蛋白的变化水平,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mi R-29b对TGF-β1的直接靶向结合情况。结果:随着HSC活化加深,mi R-29b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 0. 01),而HSC活性标志物I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 0. 01)。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4的表达显著增加,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 R-29b可直接结合于TGF-β1 3’UTR的"UCUCUCCGU"序列,表明TGF-β1为mi R-29b的一个下游靶基因。结论:mi R-29b可参与抑制HSC的活化和迁移,进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而其生物学功能可能是通过直接靶向抑制TGF-β1进而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微小RNA-23b-3p(mi R-23b-3p)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靶基因。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房颤患者心耳中原代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鉴定;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23b-3p与潜在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 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 CCK-8、Ed U染色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BR3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 R-23b-3p不影响细胞的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但可显著增强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和ACTA2的表达(P 0. 05或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 R-23b-3p与TGFBR3 3'-UTR有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mi R-23b-3p可在转录水平抑制TGFBR3表达。过表达mi R-23b-3p和沉默TGFBR3均能显著促进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Smad3激活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P 0. 05或P 0. 01)。结论:TGFBR3是mi R-23b-3p的作用靶基因,并介导mi R-23b-3p促进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TI 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 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 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 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 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 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 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5.
染色体多态性引起生殖异常3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染色体多态是个别染色体上的微小变异,表现在结构及带型强度的变异。一般涉及在遗传上不活跃的含高度重复DNA的结构异染色质区,而此区无遗传信息传递,发生变异后一般不会引起临床表型异常,因此传统认为,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不具备病理意义,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却发现染色体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无精液、不育、智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有关联。我室自1991年对105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miR-499 rs3746444多态性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相关性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与机制。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宫颈癌病人85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87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均在23~62岁,采用TaqMan探针法对rs3746444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构建包含pGL3-Sox63'UTR和miR-499的GG或AA的海肾荧光素酶载体(Renilla luciferase vector)于prl-sV40质粒中,并采用lipo2000转染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和人宫颈癌细胞系:腺癌样SiHa、上皮样HeLa和C33A,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法分析Frefly和Renilla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ela和SiHa细胞Cyclin D1、CyclinE、CDK4、CDK6和Sox6蛋白表达。结果AG和GG基因型宫颈癌发生风险分别是AA基因型个体的1.09倍和2.41倍,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是AA基因型个体的1.28倍,GG基因型宫颈癌患者III期及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AA基因型。GG表型肿瘤高度分化比例明显高于AA表型组,rs3746444不同基因型对正常宫颈H8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miR-499 GG+Sox6-3'UTR处理组Hela、C33A和SiHa细胞72 h时OD450显著低于miR-499 AA+Sox6-3'UTR组,且高于Sox6-3'UTR组(P<0.05)。miR-499 GG+Sox6-3'UTR处理组Hela和SiHa细胞Cyclin D1、CyclinE、CDK4和CDK6显著高于miR-499 AA+Sox6-3'UTR组,低于Sox6-3'UTR组(P<0.05)。与miR-499 AA+Sox6-3'UTR处理组相比,miR-499 GG+Sox6-3'UTR处理组Sox6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均低于Sox6-3'UTR对照组(P<0.05)。结论miR-499的rs3746444突变(A>G)与宫颈癌肿瘤生长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通过上调Sox6介导的CyclinD1高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CNA1(lncRNA RHPN1)反义AS1(RHPN1-AS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i-NC(lncRNA RHPN1-AS1阴性对照组)、si-RHPN1-AS1(沉默lncRNA RHPN1-AS1组)、pcDNA(真核表达载体组)、pcDNA-RHPN1-AS1(沉默lncRNA RHPN1-AS1真核表达载体组)、miR-NC(微小RNA-339-5p阴性对照组)及miR-339-5p(微小RNA-339-5p组)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Huh7中,记为si-NC组、si-RHPN1-AS1组、pcDNA组、pcDNA-RHPN1-AS1组、miR-NC组和miR-339-5p组;将si-RHPN1-AS1质粒分别与anti-miRNC(微小RNA-339-5p抗结剂阴性对照)、anti-miR-339-5p(微小RNA-339-5p抗结剂)共转染至Huh7细胞中,记为si-RHPN1-AS1+anti-miR-NC组(沉默lncRNA RHPN1-AS1+微小RNA-339-5p抗结剂阴性对照组)、si-RHPN1-AS1+anti-miR-339-5p组(沉默lncRNA RHPN1-AS1+微小RNA-339-5p抗结剂组);转染均采用脂质体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RT-qPCR)检测正常肝细胞(THLE-2)、肝癌细胞株(Huh7、MHCCLM3、MHCC97H)中miR-339-5p和RHPN1-AS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RHPN1-AS1和miR-339-5p的靶向关系;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P21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肝细胞THLE-2相比,肝癌细胞株Huh7、MHCCLM3、MHCC97H中RHPN1-AS1高表达,miR-339-5p低表达。RHPN1-AS1靶向调控miR-339-5p的表达。干扰RHPN1-AS1表达和miR-339-5p过表达的肝癌细胞Huh7中P21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yclin D1、Bcl-2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下调miR-339-5p表达逆转了干扰RHPN1-AS1表达对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干扰RHPN1-AS1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339-5p表达有关,将可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分析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Ⅱ~Ⅲ期患者,将所有患者放射治疗前(0 Gy)静脉血样本定义为对照组、放射治疗20 Gy和50 Gy照射后静脉血样本分别定义为20 Gy组和50 Gy组,于放射治疗10次后、25次后采集不同放射治疗累积剂量24 h后静脉血8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检者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改变。结果:乳腺癌患者20 Gy组和50 Gy组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表达水平均呈下调趋势,CD4-/CD8+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Gy组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50 Gy组TCR/CD3有所回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剂量的两组照射后乳腺癌患者mi RNA-150、mi RNA-210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50 Gy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2,Z=-2.402;P<0.05)。结论:放射治疗未引起乳腺癌患者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通过改变mi RNA-150、mi RNA-210的通路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在乳腺微小癌诊断中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乳腺微小癌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BI-RADS分类,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数据显示,在96例疑似乳腺微小癌患者中,共8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微小癌,同时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单项与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微小癌诊断中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及BI-RADS分类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pSS)患者唾液腺组织中的竞争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调控网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对pSS患者唾液腺组织中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表达谱作差异分析。通过miRcode数据库和3个miRNA数据库(TargetScan、miRDB和miRWalk)获取与pSS有关的靶微小RNA(microRNA, miRNA)和靶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对ceRNA网络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s, DEmRNA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在ceRNA网络中有214个DEmRNAs。KEGG分析显示DEmRNAs的主要富集信号通路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DEmRNAs中10个枢纽(Hub)基因分别为JUN、CCND1、NRAS、DDX5、KAT2B、VEGFA、SIRT1、CLTA、MCM7和RPS6KA1。  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ceRNA调控网络,发现网络中DEmRNAs主要富集MAPK和AMPK信号通路,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