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624篇
预防医学   2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74篇
中国医学   102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我院儿科参考有关医学文献,于1996年9~11月用潘生丁、山茛菪碱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笔者经过长时间对豆科的海红豆属Adenanthera、红豆属Ormosia、野扁豆属Dunbaria、山黑豆属Dumasia、胡枝子属Lespedeza…等12个属作了专属系统分类研究,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分类群。于是进行再调研与复查核实,补点采集和确认论证,在本文先报导1个新属、4个新种、3个亚种新组合和2个新变种,它们都是中国地理分布的地区特有分类群(除去1个亚种)其余将在另文续报。除此。作了其化学成分、药理试验、花粉与种皮的扫描电镜SEM观测及拍片分析和花、果、叶片和幼枝的比较形态解剖等研究,为新分类群的分类和区别及其亲缘关系提供佐证,为其新药筛选和其他应用开发、保护提供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43.
蒋旭九 《医学信息》2007,20(2):177-178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1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两组病人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山茶籽油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指标影响,为食疗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西壮族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40~80岁的绝经女性足跟骨超声骨密度(UBD)、血钙、雌二醇、磷、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护骨素进行测定,间隔5岁作为年龄组,其中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用试剂盒测定,雌二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护骨素。结果 :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2组的广西壮族绝经妇女血钙、磷各年龄组均无差异性。49岁以前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组超声骨密度(UBD)和血清雌二醇(E2)相比较无差异,但50岁以后食用山茶籽油各年龄组的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和护骨素均比非食用组高。结论 :食用山茶籽油能提高绝经晚期妇女的骨密度、内源性雌激素和护骨素,降低绝经晚期妇女的碱性磷酸酶,提示食用山茶籽油有防治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山紫菀与紫菀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山紫菀(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 Turcz.)作了镇咳、祛痰作用的研究,并与紫菀(Aster tataricus L.)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它们的浓缩水煎剂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而无明显的镇咳作用,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它们的挥发油乳剂及水煎剂也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镇咳作用。紫菀挥发油毒性大于山紫菀。  相似文献   
46.
海南山苦茶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化山苦茶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以所得浸膏的量及其有效成分为考查指标,对山苦茶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山苦茶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有明显影响。结论:山苦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将山苦茶用工业乙醇浸渍24h后,以每千克每分钟1~3ml的流速缓缓渗漉,收集10倍量的渗漉液回收即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饮片羚羊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羚羊角片及其伪品山羊角片的性状、显微、紫外光谱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正品和伪品在性状、显微、紫外光谱特征方面均有区别。结论 本实验可为饮片羚羊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的蜜远志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以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318 nm。对16批蜜远志建立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Shiled R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同时测定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的含量。结果 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27个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和HPLC-Q-TOF-MS共指认8个成分,分别为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远志(口山)酮IX、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聚类分析将16批样品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3是影响蜜远志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多指标含量测定中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远志酸、远志皂苷元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7%~0.068%、0.074%~0.798%、1.1%~1.4%、0.15%~0.36%、0.15%~0.37%。经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5%~100.9%。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高效,特征性强,可为蜜远志饮片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 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ig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并从行为学特征、咽部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来考察其治疗效果。以山蜡梅叶颗粒中具有抗炎活性的6个入血成分(原儿茶酸、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紫云英苷、异嗪皮啶)为药动学考察指标,以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利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构建PK-PD模型。结果 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建立的PK-PD模型提示山蜡梅叶颗粒抗慢性咽炎药效的发挥与其各成分和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存在滞后现象。结论 山蜡梅叶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慢性咽炎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山蜡梅叶颗粒各成分及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值存在滞后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山蜡梅叶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内并不会马上作用于相应的靶点,而是通过间接机制产生药理作用、受体存在耐受现象及受体被激活的时间存在延迟等。  相似文献   
50.
山茛菪碱和中药联合治疗血栓性静脉炎1例文/刘云娥,赵增宝1病例男,42岁,教员,患静脉曲张>10年,右下肢踝关节以上皮肤瘀斑>1年。体检: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变硬,局部皮温较高,可见暗红色皮肤色素沉着。按之皮下血管有结节。诊断:血栓性静脉炎。治疗: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