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透明薄膜敷料与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效果,为合理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外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70例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观察组(240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对照组采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皮肤病原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以及皮肤病原菌定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感染发生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可以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行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置管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经皮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252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依据导管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出现导管细菌定植或导管出口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组,对CRI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52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8例(7.1%)、导管出口感染10例(4%)、导管细菌定植21例(8.3%)。在单因素分析中,三组患者在慢性肾脏病5期及急性肾损伤比例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CRI发生率高于女性;三组患者在病程中是否使用抗生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其他部位感染,在置管前或带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CRI发生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OR=2.71,95%CI 1.218~6.033,P0.05)和病程中没有使用抗生素(OR=2.22,95%CI 1.086~4.540,P0.05)是CR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导管集束化管理,可减少股静脉无涤纶套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CPB前及后5天进行了咽部和手术切口采样细菌培养。术后咽部细菌明显减少(P<001),咽部菌群构成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增加,四联球菌减少(P<001)。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细菌定植,这种细菌定植与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关。认为:在可能情况下缩短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对防止CPB术后瓣膜置换术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 验证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道多重耐药菌定植与术后尿路感染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2月-2018年1月某医院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尿道多重耐药菌(MDROS)定植率差异;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MDROs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术后尿路感染病例278例,与556例对照组相比,其尿道MDROS定植率明显增高,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长;尿道MDROs定植与术后尿路感染风险呈正相关(OR=1.599,95%CI:1.004~2.546)。结论 存在尿道MDROs定植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较大,需重视抗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及痰细胞分类计数,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1个月无急性发作病史的稳定期COPD患者,通过痰诱导留取痰液,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和痰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痰中炎症细胞水平。结果:33例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痰诱导,其中11例(32.4%)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A组),22例为阴性(B组),A组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高于B组(P<0.05),2组间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气流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37.
导管相关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常导致患者被迫拔管发生,从而增加透析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1]。CRBSI的常见病因与导管腔内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微生物定植有关。采用抗生素和抗凝剂的混合液封管,可达到防治CRBSI的效果[2~4]。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开始应用万古霉素封管治疗,预防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前感染现状,通过主动性监测早期发现新生儿院前感染的病原体,同时分析新生儿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和感染。[方法]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1778例新生儿进行院前感染主动监控,掌握NICU院前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NICU住院患儿定植菌分布,并做感染病原学统计。[结果]1778例新生儿中348例发生院前细菌定植,发生率为19.1%;290例发生院前感染,发生率为16.3%。新生儿发生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入院日龄、分娩方式顺产、患儿母亲产前感染、患儿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0.05)。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无细菌定植者(P<0.05)。[结论]对NICU患儿院前感染进行主动监测、明确NICU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提供参考,预防和控制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39.
医院感染治疗中的一个难以决策的问题:定植还是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其中又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及治疗成本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有创检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推广,以及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不断发生变迁,由多重耐药菌(MDR)及真菌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多,成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40.
细菌和病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疾病进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内细菌和病毒负荷与气道炎症直接相关,能起到维持炎症状态的作用。该综述对不同临床条件下相关宿主肺微生物动力学及其与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回顾分析,对细菌-病毒负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