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97篇
  免费   8676篇
  国内免费   8047篇
耳鼻咽喉   751篇
儿科学   1728篇
妇产科学   1162篇
基础医学   11925篇
口腔科学   2395篇
临床医学   18853篇
内科学   17972篇
皮肤病学   1029篇
神经病学   4452篇
特种医学   3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0篇
外科学   7471篇
综合类   43075篇
预防医学   8485篇
眼科学   1239篇
药学   16443篇
  196篇
中国医学   8292篇
肿瘤学   6972篇
  2024年   1509篇
  2023年   4979篇
  2022年   4294篇
  2021年   5118篇
  2020年   4394篇
  2019年   4894篇
  2018年   2449篇
  2017年   4079篇
  2016年   4492篇
  2015年   5023篇
  2014年   7069篇
  2013年   7077篇
  2012年   9090篇
  2011年   9869篇
  2010年   8687篇
  2009年   8473篇
  2008年   9385篇
  2007年   8110篇
  2006年   7189篇
  2005年   7587篇
  2004年   5899篇
  2003年   5007篇
  2002年   3868篇
  2001年   3478篇
  2000年   2786篇
  1999年   2137篇
  1998年   1700篇
  1997年   1458篇
  1996年   1305篇
  1995年   957篇
  1994年   712篇
  1993年   619篇
  1992年   570篇
  1991年   501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不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 RT-PCR技术检测3种细胞株〔非转移性MCF-7(A株),低转移性MDA-MB-453(B株),高转移性MDA-MB-231(C株)〕中BRMS1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上述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3种细胞株中HDAC的活性。结果:(1) 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 基因表达依次比例为3.1∶2.0∶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基因表达降低2.1倍,BRMS1 基因表达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2)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表达依次比例为3.2∶1.9∶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蛋白表达降低2.2倍,BRMS1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3)A,B,C 3种细胞株中HDAC活性依次比例为1.0∶1. 8∶2.6。C细胞株比A细胞株HDAC活性增高1.6倍,随转移程度的增高HDAC活性升高(P<0. 001)。结论:(1)BRM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2)HDAC活性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提示BRMS1可能通过参与调节HDAC活性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测定人房水中 β 微量蛋白 (β tp)的含量。 方法 制备抗 β tp的抗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 12 4例白内障 (12 4眼 )、15例青光眼 (15眼 )及 8例视网膜剥离 (8眼 )患者房水中的 β tp浓度。 结果 白内障患者房水中 β tp浓度 (1.0 8± 0 .75 )× 10 -2 ng/L。其中 ,男性为 (1.12± 0 .78)× 10 -2 ng/L ,女性为(1.0 7± 0 .76 )× 10 -2 ng/L ,≥ 6 0岁者 (1.0 9± 0 .75 )× 10 -2 ng/L ,<6 0岁者 (1.2 7± 0 .82 )× 10 -2 ng/L。青光眼患者房水中 β tp浓度为 (0 .6 7± 0 .2 1)× 10 -2 ng/L ,视网膜剥离患者为 (0 .90± 0 .30 )× 10 -2 ng/L。 结论 房水中 β tp浓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青光眼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内 β tp的浓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3.
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瘢痕疙瘩不同区域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结果在瘢痕疙瘩周边部FB中存在细胞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而在瘢痕疙瘩中央部阳性表达的FB数量少,8例标本FB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阴性。正常皮肤FB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周边部与正常皮肤组及中央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中央部与正常皮肤(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周边部FB中的高表达,不仅可能促进了瘢痕疙瘩的形成,并可能是瘢痕疙瘩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非各学科公认的缩写首次出现时应有全称(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均应有全称与英文全称及缩写对照)。常用的名词术语统一如下:总蛋白TP,清蛋白Alb,白细胞WB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肌酐Cr,甘油三酯TG,尿蛋白测定量UTP,尿糖US,等。  相似文献   
995.
病人男,60岁。因“车祸后截瘫伴腹胀3个月”入院。病人2005年12月20日车祸后截瘫,伤后第3天出现腹部膨隆,诊断为“创伤性乳糜腹”。查体:腹膨隆,腹围105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腹水常规见总细胞220×10^3/mL,白细胞2×10^3/mL。Rivaha试验弱阳性。腹水培养未生长细菌。查血浆总蛋白52.6g/L,白蛋白26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6.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也随之增加,而DN是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DN的发病机制与高糖相关的生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的作用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MAPK、氧化应激、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等因素有关。近年研究表明,核受体LXRs通过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转录,在脂类和糖类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Sonic hedgehog(Shh)是一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调节因子。研究认为Shh信号在前列腺导管形成分化以及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等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调节前列腺发育、生长和细胞增殖;Shh信号作用途径的紊乱可导致肿瘤细胞的生成和增殖。探讨Shh信号机制在前列腺正常生长和疾病状态中的作用将为研究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9.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活检)是NASH诊断所必需的检查,但其标准尚待完善。本文对肝活检的适应证标准进行探讨,使临床医生更好运用以便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缺氧早期大鼠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早期心肌细胞微管损害程度。方法将分离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建立缺氧细胞模型并设缺氧10、20、30、60min为观察时相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组细胞微管分布、形态变化,对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细胞游离d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缺氧10min后,缺氧组细胞微管念珠状结构消失,但排列尚有规律、数量无明显减少;缺氧20min不仅念珠状结构消失,而且微管排列散乱,远离胞核区出现微管缺失;缺氧30、60min时微管发生扭曲、断裂,纹理紊乱,完全丧失规律性。缺氧组心肌细胞微管蛋白荧光强度较正常组下降,且随缺氧时间延长愈加明显;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游离的α微管蛋白表达(缺氧10min为46644±145)高于正常组(13357±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此升高趋势愈加明显。结论在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微管发生解聚时间较早,其结构和分布规律被破坏。微管解聚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早期病理损害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