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04篇
  免费   7082篇
  国内免费   3608篇
耳鼻咽喉   851篇
儿科学   645篇
妇产科学   8169篇
基础医学   5895篇
口腔科学   1274篇
临床医学   20094篇
内科学   7151篇
皮肤病学   2454篇
神经病学   1154篇
特种医学   4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8篇
外科学   6382篇
综合类   47450篇
预防医学   13774篇
眼科学   846篇
药学   19043篇
  236篇
中国医学   10025篇
肿瘤学   7348篇
  2024年   1131篇
  2023年   3914篇
  2022年   3516篇
  2021年   4357篇
  2020年   4007篇
  2019年   4647篇
  2018年   2165篇
  2017年   4090篇
  2016年   4346篇
  2015年   4774篇
  2014年   7861篇
  2013年   7930篇
  2012年   9597篇
  2011年   10503篇
  2010年   9458篇
  2009年   8940篇
  2008年   9811篇
  2007年   8706篇
  2006年   7675篇
  2005年   7378篇
  2004年   5852篇
  2003年   5052篇
  2002年   4202篇
  2001年   3579篇
  2000年   2397篇
  1999年   1983篇
  1998年   1698篇
  1997年   1538篇
  1996年   1322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938篇
  1993年   684篇
  1992年   583篇
  1991年   481篇
  1990年   378篇
  1989年   436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血清IGF-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GnRH-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对血清IGF-1、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7%(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 7%(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HMGB1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HMGB1水平均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复发率,增加妊娠率,使血清IGF-1、HMGB1水平得以改善,控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方琪 《当代医学》2016,(14):26-2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其复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肉瘤样肾细胞癌在肾细胞癌中极少见,术前准确判定肾癌类型对于确定手术切除的程度很有帮助,对肾肉瘤样癌手术切除需扩大手术范围,且由于其倾向于转移,术前还需对转移性病灶进行评估。所以增强超声医师对肾肉瘤样癌的认识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人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病变呈膨胀型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MRI示L3-4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分层,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狭窄。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L3椎体骨髓亦呈强化效应改变。手术病理为骨母细胞瘤。结论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虽少见但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正>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局部血管以及子宫内膜腺体组成,是突入宫腔的蒂性赘生物。其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多、痛经、不孕、经期延长等,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发病率较高。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发病机理及诊疗方法,本文将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相关因素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EPs)的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月经规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催乳素(PRL)、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雄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血清miR-20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1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明显异常(P0. 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FINS及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PRL、E2、LH/FSH、TT及DHEAS水平明显升高(P0. 05),SHBG水平明显下降(P0. 05)。(2)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血清miR-20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P0. 05)。(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6水平与PCOS患者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P0. 05),血清IGF-1水平与PCOS患者TG、FINS及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 05)。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HOMA-IR是PCOS组血清miR-206、IGF-1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miR-206表达与IGF-1呈明显负相关(P0. 05)。结论 miR-206在PCOS患者血清中明显低表达,IGF-1呈高表达,二者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