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4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68篇
  3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本院门诊躁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碳酸锂治疗,采用汉密顿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显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卡西平与碳酸锂对躁狂症均有显著疗效,但奥卡西平安全性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所致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38例抗癫痫药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查相关项目的变化,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在本组患者中引发抗癫痫药性脑病的药物有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拉莫三嗪(LTG)、丙戊酸钠(VGB)等,患者多由反应迟钝、精神迟滞、意识障碍等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有不同程度改变,在经过减药或停药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预后良好。结论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对长期、大量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单用托吡酯治疗,观察2个月;对照组31例,单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2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5.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哌仑西平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SF)分泌胶原及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SF,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羟脯氨酸测定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哌仑西平溶液(1%、2%、3%、5%)作用下,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和GSF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在1%、2%、3%、5%浓度的哌仑西平溶液作用下,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明显增强;GSF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哌仑西平的最小有效质量浓度是1%,在1%-5%浓度范围内,哌仑西平可促进GSF中Smad3、CTGF、Ⅰ型胶原表达量增强,3%哌仑西平溶液的促增强作用最强,但与5%的哌仑西平无显著差别。结论哌仑西平具有促进GSF分泌胶原和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smad3-CTGF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额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额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20mg(kg·d)-1、10 mg(k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为:显效率54.7%、有效率30.2%、无效率15.1%;对照组的疗效为:显效率42.2%、有效率14.5%、无效率43.3%.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治疗额叶癫痫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多药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对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内神经元细胞外液中奥卡西平浓度的影响,证明奥卡西平是否为PGP和MRP的底物,探讨PGP和MRP参与难治疗性癫痫耐药的机制.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慢性癫痫动物模型,将3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拉帕米干预组、丙磺舒干预组(每组8只),于腹腔注射奥卡西平(80 mg/kg)后30、60、90、120、150 min,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维拉帕米干预后,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奥卡丙平的浓度于给药后90~120 min(1.26±0.09、0.93±0.10)明显高于模型组(0.87±0.06、0.66 4±0.0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磺舒干预后60~150 min,大鼠海马内细胞外液中奥卡两平的浓度(1.07±0.11、1.32±0.13、1.02±0.10、0.87±0.08)显著高于模型组(0.81±0.08、0.87±0.06、0.66±0.04、0.58±0.06)(P<0.05).结论 奥卡西平是PGP和MRP的底物,PGP和MRP能够选择性的将奥卡西平泵出血脑屏障外,降低癫痫病灶内的药物浓度,上述机制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患者对奥卡西平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97.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36(4):314-316
Bial—Portela公司与日本卫材欧洲公司近日表示每日1次的新型抗癫痫药艾利西平(eslicarbazepine,Zebinix)获得了欧盟的上市批准,作为辅助疗法用于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在1%左右。部分性发作是癫痫最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98.
奥卡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卡西平是第二代抗癫痫药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此药对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奥卡西平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经验,并与卡马西平做比较。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分析人血清中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并用于本院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血清样本经乙醚萃取,采用Waters UPLC BEH C18柱(50.0 mm×2.1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盐(pH 4.5)=26∶74;流速:0.2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μL,内标为非那西丁,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收集临床癫痫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血清中LTG、OXC和MHD分离良好,不受血清中内源性物质干扰,色谱分析时间仅需5 min,血清中LTG和OXC在0.25~25.00μg·mL-1和MHD在0.50~5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方法回收率为88.37%~105.00%,LTG、MHD和OXC的绝对回收率分别可达78.45%,62.50%和75.76%以上,内标的提取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国产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用国产奥卡西平单药治疗80例部分发作性癫患儿,分析治疗后1、2、3、6、9、12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kg·d),最大剂量30~40 mg/(kg.d),维持剂量中位值20 mg/(kg·d),bid。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7.50%,服药12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3.75%,有5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调用其他药物,余75例均能耐受。结论国产奥卡西平为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性癫相对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