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95篇
  免费   7212篇
  国内免费   8560篇
耳鼻咽喉   1828篇
儿科学   1500篇
妇产科学   1523篇
基础医学   7016篇
口腔科学   4263篇
临床医学   19387篇
内科学   13594篇
皮肤病学   1865篇
神经病学   2511篇
特种医学   34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8375篇
综合类   35368篇
预防医学   10239篇
眼科学   2038篇
药学   19406篇
  136篇
中国医学   9130篇
肿瘤学   4892篇
  2024年   683篇
  2023年   2414篇
  2022年   2309篇
  2021年   2736篇
  2020年   2775篇
  2019年   2934篇
  2018年   1604篇
  2017年   2505篇
  2016年   3191篇
  2015年   3639篇
  2014年   5828篇
  2013年   6035篇
  2012年   8257篇
  2011年   9415篇
  2010年   9122篇
  2009年   9196篇
  2008年   10133篇
  2007年   8730篇
  2006年   8629篇
  2005年   8384篇
  2004年   6452篇
  2003年   5139篇
  2002年   4143篇
  2001年   3789篇
  2000年   2724篇
  1999年   2309篇
  1998年   1934篇
  1997年   1756篇
  1996年   2086篇
  1995年   1858篇
  1994年   1697篇
  1993年   684篇
  1992年   850篇
  1991年   757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552篇
  1988年   236篇
  1987年   193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及脂肪素(Apelin)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01—2019-03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观察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61例,重度2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hemerin、Vaspin和Apelin,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清Chemerin和Apelin分别为(60.03±10.02)mg/L和(180.02±41.1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pin为(6.72±1.0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血清Chemerin和Apelin分别为(72.44±13.30)mg/L和(209.34±50.28)μg/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而Vaspin为(4.23±0.92)μg/L,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血清Chemerin和Apelin分别为(62.22±12.28)mg/L和(180.02±41.18)μg/L,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5),而Vaspin为(6.72±1.09)μg/L,明显低于轻度患者(P<0.05);Chemerin和Apelin与DNS评分呈正相关(r=0.332、0.319,P<0.05),而Vaspin与DNS评分呈负相关(r=-0.42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hemerin和Apelin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Vaspin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hemerin和Apelin明显升高,而Vaspin明显降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Interventional Neurology》杂志社、世界卒中组织(WSO)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定于2015年6月12-1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脑血管病及神经血管介入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注册代表将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8分。1.会议内容及指导思想瞄准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最前沿,把握神经血管介入技术的新动向,突出创新,倡导百家争鸣,搭建展示我国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的国际舞台。会议议题包括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管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并分析吡格列酮对X射线导致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证实L929细胞中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采用剂量为10 Gy X射线照射L929细胞,用RT-PCR方法观察照射前与照射后0 h、2 h、7 h、24 h、48 h表达MMP-9和TIMP-1的情况。采用吡格列酮处理上述照射处理过的L929细胞,同上法观察不同时点如上两个指标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L929细胞中存在PPAR-γ的表达。L929细胞经10 Gy照射后其MMP-9表达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照射后48 h表达最高(F=4. 135,P=0. 022); TIMP-1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少,在照射后48 h表达最低(F=3. 646,P=0. 041)。上述L929细胞经吡格列酮处理后48 h其MMP-9表达降低最明显[0. 76∶0. 52 (F=3. 735,P=0. 024)],其TIMP-1表达升高最明显[0. 17∶0. 27(F=3. 908,P=0. 032)]。结论小鼠L929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出现纤维化相关因子MMP-9表达的升高和TIMP-1表达的降低。吡格列酮可使上述MMP-9高表达降低,使TIMP-1低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5.
96.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病”。关于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传统中医历来重视阴虚燥热,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从当今临床实际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典型阴虚燥热而症见烦热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善饥、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者并不多见。提示我们必须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重新思考。实际上,中医学所谓病机是需要通过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来体现的,但病机与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又不完全是一回事。《黄帝内经》论病机有“壮火食气”、“二阳(胃肠)结谓之消”、“胃热则消谷”、“甘者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等等,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物(TIM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MMP-1及TIMP-1的表达;分析Ets-1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MMP-1、TIMP-1表达与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82.5%(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MMP-1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TIMP-1阳性表达率对照组(83.3%)明显高于膀胱癌组(47.5%)(P<0.05)。③MMP-1与Ets-1表达呈正相关(Rs为0.824,P<0.01),而TIMP-1与Ets-1表达呈负相关(Rs为-0.821,P<0.01)。结论①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s-1上调MMP-1表达,而下调TIMP-1表达,从而参与BTCC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尼莫地平组(n=50):尾壳核注射自体股动脉血50μL复制脑出血模型,造模即刻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6mg/kg(即8μL/g),以后每天1次。②模型组(n=50):同前造模,术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假手术组(n=20):手术,但进针人尾壳核后不注血。各组分为术后6,24,48,72h、5d 5个时间点。造模动物醒后进行Bederson评分,评估其行为和神经功能缺陷(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评分≥2分为造模成功)。人组动物在以上5个时间点进行Bederson评分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经尾壳核行冠状切片,行免疫组化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鼠醒后迅速出现偏瘫,24h后评分趋于稳定,至72h之间评分最高,然后逐渐下降,5d时仍有体征。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尼莫地平组术后48,72h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肿周围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假手术组进针侧脑组织表达很少,模型组6h后即有表达,24h达高峰,持续72h后逐渐下降,5d后仅有少量表达;尼莫地平组动态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同,但各时间点的数值均较低,尤其是术后24~72h(P〈0.01)。结论: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升高,提示其与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有一定关系。②尼莫地平降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程度,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神经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9.
重型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低钠血症是神经外科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排除营养性或利尿性的因素,造成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症(CSWS)。作者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冠桥     
前牙金沉积烤瓷冠修复临床效果观察;[牙合]龈距过低磨牙固定修复的牙周处;三种烤瓷修复体的色度学研究;Tibond钛瓷冠修复的三年临床观察;后牙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