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92篇
中国医学   3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优化前列舒通胶囊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并研究其成型吸湿性。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料液相对密度、进料速度、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盐酸小檗碱含量、浸膏粉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干燥工艺。将设计空间内所得浸膏粉制粒后与市售胶囊填充颗粒比较,测定其平衡吸湿率、临界相对湿度。结果 最佳条件为料液相对密度1.06~1.08,进料速度14 r/min,进风温度135~145℃,综合评分为87.16分。相对湿度为75%时,喷雾粉所制颗粒平衡吸湿率为3.40%,临界相对湿度为75.72%。3批市售颗粒平衡吸湿率分别为4.70%、4.88%、4.78%,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8.60%、66.53%、67.9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前列舒通胶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在该制剂生产过程中,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72%以下。  相似文献   
952.
曾逸佳  付西  由凤鸣  黄勤挽 《中成药》2023,(4):1058-1062
目的 优化和中颗粒浸膏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蠕动泵速度、风力、药液相对密度、辅料(玉米淀粉)用量、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得粉率、含水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蠕动泵速度14 r/min,风力92,药液相对密度1.05(60℃),辅料用量35%,进风温度190℃,得粉率、含水量分别为83.18%、7.10%,OD值为0.96。结论 该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和中颗粒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筛选保元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对颗粒剂进行一致性评价,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类型辅料及配比,并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保元汤干法制粒的工艺参数;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二级物理指标,建立颗粒剂的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采用HPLC法测定颗粒剂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Rg1、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结果 保元汤颗粒剂以麦芽糊精为辅料,药辅质量比2:1,干法制粒制备工艺参数为辊轮压力22 bar,辊轮转速8 r·min-1,进料速度120 r·min-1;测定的各批次颗粒剂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人参皂苷Rg1、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甘草酸铵分别在9.5156~1218、8.406~1076、1.1680~149.5和8.453...  相似文献   
954.
[目的]优选安胃颗粒(Ⅲ)的喷雾干燥制粒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选择雾化压力、浸膏流速、物料温度作为考察因素对颗粒一次性合格率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搭配方案。[结果]浸膏流速在不同水平中呈现显著差异,3个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浸膏流速>物料温度>雾化压力。[结论]最佳搭配方案是物料温度控制在70~75℃,雾化压力控制在3.5~4.0 mPa,浸膏流速控制在130~150次/min。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优选化湿败毒颗粒(Huashi Baidu Granules,HBG)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 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设计实验,以药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及进料速率为考察因素,得粉率、芍药苷、甘草素、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甘草酸、和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结果 HBG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药液相对密度1.02,进风温度175℃,进料速率50%,验证试验的综合评分分别为92.57、92.50、91.96,各质量指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该方法优选的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HBG的制剂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6.
本文简述了一步制粒机的雾化空气压力、液体喷雾速度,流化空气温度和湿度,流化空气速度、 喷头高度及喷嘴尺寸诸因素对制得颗粒大小及松紧度的影响,并介绍了生产参数从实验室设备扩大到大生产规模 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