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959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24篇
  2篇
中国医学   117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1.
目的 采用旋光法测定槐果碱注射液的含量。方法 将样品稀释10倍,于20℃直接测定旋光度。结果 槐果碱的线性范围为4~40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0.96%(n=5)。结论 方法快速、方便,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估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探讨如何改进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Dewar手术、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阔筋膜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修复重建喙锁韧带四种方法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120例;其中有5例出现术中并发症。结果1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个月,根据Karlsson的疗效标准: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优良率75.6%,Dewar手术组优良率93.9%,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96.7%,自体肌腱和碳纤维捆绑带固定组优良率85.7%,术后有1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Dewar术式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选择,手术要根据病例选择合适的术式,还要注意术中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93.
肩撞击综合征(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SIS)又称疼痛弧综合征(painfularesyn-drome)。有人认为是由于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间的软组织与肩峰、喙肩韧带碰击,造成这些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有时甚至发生嵌顿。也有人认为由于过多的肩关节外展活动或长期累积性损伤,间隙内组织发生磨损,反复磨损加剧组织炎症性反应,间隙内压力增高,加重撞击,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掌握璧山县四害的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动吸蚊器诱捕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蜚蠊密度,夹日法监测鼠密度。结果璧山县蚊虫以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2.36%和29.88%;蝇类以家蝇、黑尾麻蝇为主,分别占捕蝇总数的40.95%和25.25%;蜚蠊以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0.04%和29.37%;鼠类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6.57%和33.01%。均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活动高峰期,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密度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生境、不同季节,采用科学方法,将鼠害等卫生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绞股蓝复方对脂肪肝预防作用 .方法 实验兔分为A(草食)、B(高胆固醇饵料+绞股蓝复方)、C(高胆固醇饵料+辛伐他汀)组.比较组内及组间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胶原Ⅲ(PCⅢ)、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切片观察脂肪肝程度.结果饲养4月B组HA(130.1±8.2)ng/ml,LN(154.2±14.1)ng/ml,PCⅢ(24.4±7.1) ng/ml,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HA(240.2±14.1)ng/ml,LN(269.7±26.8) ng/ml,PCⅢ(40.1±8.4)ng/ml,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TC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TG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TBiL B组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组饲养2月、4月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病理脂肪肝A组无,B组轻微,C组明显. 结论 绞股蓝复方对高胆固醇饵料兔脂肪肝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6.
瘤果黑种草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瘤果黑种草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瘤果黑种草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黑种草三糖(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O-β-吡喃木糖基-(1→3)-α-L-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蔗糖(Ⅳ)、硬脂酸(Ⅴ)、十六烷酸甘油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对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Ⅷ,Ⅸ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7.
复方绞股蓝口服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业  殷铭  刘远军  蔡虹 《中成药》2005,27(1):124-124,i001
绞股蓝(Gynostemma phentaphyllam(Thunb)mak)系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近年来,日本和我国学者对绞股蓝进行了大量研究[1-3].已从绞股蓝中分离鉴定了82种与人参皂苷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相似文献   
98.
黄秀梅  李波 《中成药》2005,27(3):297-300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 MT)、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槐果碱(sophocarpine SC)、槐定碱(sophoridine SRI)4种苦豆子类生物碱对环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PGE2,放免法测定4种生物碱对给予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后其产物PGE2的含量来反映生物碱对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用A23187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6-Keto-PGF1a,放免法测定4种生物碱对给予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后其产物6-Keto-PGF1a含量反映生物碱对环氧化酶-1(COX1)的影响.结果:4种生物碱对COX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除MT外,其余3种生物碱对COX2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除MT为COX1选择性抑制剂外,其余三种苦豆子生物碱均具有COX2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复方苦参素胶囊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 ,从而对本品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经典恒温试验法。结果 人参皂苷Rbl在 (0 0 0 4 - 0 0 2 0mg·ml-1)间浓度与吸收度成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A =18 5C - 0 0 12 ,相关系数r=0 9988;加样回收率为 10 0 7% ,RSD为 2 3%。复方苦参素胶囊中绞股蓝总皂苷的有效期为 1 6年[1、3、4] 。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 ,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中绞股蓝总皂苷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
是明启 《家庭医学》2004,(18):22-23
性生活是人的本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态度的改变,性生活在夫妻间的作用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还有娱乐功能。和谐的性生活有助于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和谐的性生活有时可给家庭生活带来矛盾甚至危机,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然而,在不同的夫妻之间性生活的频率是不同的。如果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活次数会减少与身体衰老有关的话,可有的夫妻还很年轻就出现性生活减少的情况,由于有些人不把这当回事,结果导致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