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本文以研究度鲁特韦(dolutegravir,DTG)为基础药物抗HIV-1体外药效学为目的,以野生HIV-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HIV-1(HIV-1RT-D67N,K70R,T215F)及整合酶抑制剂耐药HIV-1(HIV-1IN-G140S,Q148H)重组病毒模型为代表,首先比较了整合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作为基础药物联合用药的体外药效学;本研究还比较了度鲁特韦和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分别与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体外药效学。结果显示,以整合酶抑制剂DTG为基础药物抑制野生HIV-1的药效优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RAL效果相当;以DTG为基础药物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病毒(HIV-1RT-D67N,K70R,T215F)的药效与依法韦伦(efavirenz,EFV)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相近;对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病毒(HIV-1IN-G140S,Q148H)的药效优于RAL。本研究明确了DTG联合用药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苦参汤治疗隐孢子虫病的潜在作用靶标及协同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及蛋白质信息数据库(The Universal Protein Resource, UniProt),获取苦参汤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TCMSP数据库未收录的成分加以补充,利用TargetNet数据库在线预测所补充活性成分的靶标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构建与分析,在比较毒物遗传学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隐孢子虫病相关疾病靶标。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BioGPS数据库定位关键靶标的组织器官分布,应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苦参汤活性成分38种,其中核心成分为槲皮素、(+)⁃14α⁃羟基苦参碱、芹菜素等。预测得到831个苦参汤相关靶标及512个隐孢子虫病相关靶标。PPI网络分析发现AKT1、TNF、IL⁃6等69个关键靶标。苦参汤治疗隐孢子虫病可能与303个生物进程、46种分子功能、29种细胞组分相关,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kappa B(NF⁃ĸ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信号通路等13条KEGG通路在多靶标协同作用下发挥治疗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核心靶标主要分布于血液和免疫系统。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标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0 kJ/mol,配体与受体结合紧密。结论 苦参汤中槲皮素、(+)⁃14α⁃羟基苦参碱、芹菜素等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TNF、IL⁃6等靶标,进而调控TLR、NLR、NF⁃κB等信号通路,并主要在血液免疫系统中协同发挥对隐孢子虫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衢州市1235例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体检与问卷调查。结果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9.5%;糖尿病、高血压等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增多,患病危险性呈倍增效应。结论脑卒中危险因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脑卒中防治工作应从单个危险的干预模式向多个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4.
35.
36.
AIM: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DKI) roscovitine (Rosco) to enhanc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cting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against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were treated,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osco, taxol, 5-Fluorouracil (5-FU), doxorubicine or vinblastine.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and the type of interaction of Rosco with teste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were determined. Cell cycle alte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analysis.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DNA fragmentation assay. RESULTS: Rosco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efficacies of all teste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were markedly enhanced 3.0-8.42 × 10^3 and 130-5.28 × 10^3 fold in combination with 5 and 10 μg/mL Rosco, respectively. The combination of Rosco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 an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fashion, and in a time and dose dependent manner. Rosco induced apoptosis and synergized with teste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to induce efficient apopto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Sequential, inverted sequential and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cancer cells with combination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Rosco arrested the growth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t various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as follows: Taxol/Rosco (G2/M-and S-phases), 5-FU/Rosco (S-phase), Dox/Rosco (S-phase) and Vinb/Rosco (G2/M-and S-phases). CONCLUSION: Since the eff icacy of many anticancer drugs depends on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apoptotic cell death, modulation of this parameter by cell cycle inhibi-tors may provide a novel chemo-preventive and chemo-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3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异质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全世界患病率达1%。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其致炎过程极为复杂,是由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等参与的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人们已经检测到了许多表达变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38.
手术是脉管性病变治疗的一种手段,其主要作用是与放射治疗及各种药物治疗协同作用。对于血管瘤患者,手术仅限于普萘洛尔治疗无效,出现并发症及位于眼部的病变。整形手术可使血管瘤消退后遗留的面部畸形得到改善。对于一些范围较小的局灶性病变,手术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对于巨大、多发的血管瘤,手术治疗往往作用有限,常常为减瘤术。手术患者一般在术前均经过栓塞硬化治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无法治愈脉管性疾病,是一种辅助  相似文献   
39.
四氢大麻酚是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它通过结合CB1和CB2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而发挥作用。Anandamide是一种内源性四氢大麻酚,它主要通过作用于外周CBl受体来降低疼痛。它在体内会被脂肪酸氨基水解酶(FAAH)降解,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布洛芬能够抑制FAAH的活性,因此NSAID可以调节anandamide的外周镇痛作用。但是关于大麻与NSAID在外周的协同作用的报道较少。最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Guindon研究小组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和AVL-292单药及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和RPMI8226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AVL-292单药以及联合硼替佐米处理H929、RPMI822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BT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鲁替尼和AVL-292均可抑制H929、RPMI822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依鲁替尼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0.41±3.29) μmol/L和(51.65±13.58) μmol/L,AVL-292对H929、RPMI8226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7.77±2.99) μmol/L和(6.44±1.06) μmol/L.不同浓度的依鲁替尼(5、10 μmol/L)和AVL-292(5、10 μmol/L)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5、10、20、50 nmol/L)联合应用对H929、RPMI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单药组(P<0.05,P<0.01),不同组合的协同系数R均>1.0.10 μmol/L依鲁替尼、10 μmol/L AVL-292和20 nmol/L硼替佐米单独作用48 h后,H92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12±1.59)%、(18.23±6.38)%和(10.71±1.62)%,均高于对照组[(6.46±1.18)%;P<0.05,P<0.01];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29±1.44)%、(15.01±4.99)%和(7.58±1.13)%,10 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组与对照组[(5.54±1.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依鲁替尼和10 μmol/L AVL-292分别与2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后,H92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31±3.94)%和(51.55±6.39)%,RPMI82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86±1.93)%和(43.23±4.03)%,均高于相应单药组(P<0.01).10 μmol/L依鲁替尼单药和10 μmol/L AVL-292单药作用24 h后,H929细胞内BTK、NF-κB p65、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药分别联合20 nmol/L硼替佐米后,对上述蛋白的调节作用均较相应单药组增强(P<0.05,P<0.01).结论 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和AVL-29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H929、RPMI8226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BTK活性及下游NF-κB、Akt、ERK信号通路活性,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