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1篇
  免费   1766篇
  国内免费   1348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859篇
口腔科学   950篇
临床医学   3619篇
内科学   1659篇
皮肤病学   469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17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29篇
综合类   8623篇
预防医学   2221篇
眼科学   468篇
药学   8686篇
  45篇
中国医学   9904篇
肿瘤学   731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571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677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688篇
  2016年   851篇
  2015年   1024篇
  2014年   1735篇
  2013年   1724篇
  2012年   2279篇
  2011年   2480篇
  2010年   2156篇
  2009年   2169篇
  2008年   2624篇
  2007年   2324篇
  2006年   2047篇
  2005年   2242篇
  2004年   1935篇
  2003年   1982篇
  2002年   1547篇
  2001年   1453篇
  2000年   1089篇
  1999年   945篇
  1998年   814篇
  1997年   737篇
  1996年   697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4 毫秒
99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细胞模型,用于筛选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的新配体激动剂.方法在U937细胞中,共转染PPARγ表达和报告质粒,构建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单独转染PPARγ报告质粒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细胞中加入候选药物,24 h后裂解细胞,测定细胞内报告质粒所表达虫荧光素酶的活性,该活性大小即代表药物激动PPARγ的能力. 结果已知的PPARγ配体激动剂吡格列酮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了4.48倍(P<0.001),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高密度脂蛋白(HDL)不能激动PPARγ,而氧化后随剂量增加,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1.33倍(25 μg/mL)和1.78倍(50 μg/mL),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8,P=0.054);白藜芦醇使虫荧光素酶强度增加了1.78倍和2.47倍(P=0.033, P=0.01).结论通过细胞共转染PPARγ表达质粒和编码虫荧光素酶的报告质粒,可以建立简便的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HDL氧化后可能会产生激动PPARγ的成份,而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PPARγ激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2.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使用的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对比剂mangafodipir可提高一些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保护健康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硝基唑类放射增敏剂作用机理与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英国Adams在1963年通过筛选大量肿瘤放射增敏药物后提出放射增敏的亲电子理论以来,对硝基唑类肿瘤放射增敏药物及其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已开发出米索硝唑(misonidazole,MISO)等10多个药物进行研究,其中不少药物已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但是多个此类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遗憾,两次meta分析表明这些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仅在部分恶性肿瘤病人获得较好效果,且还存在一些争议。目前只有甘氨双唑钠(商品名:莱美欣)在中国上市,并取得较好的放射治疗增敏效果。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放射增敏剂的概念已经扩展为涵盖多领域的辐射化学修饰剂。对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因素也有了新的认识,除了细胞微环境,DNA损伤,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等,一些新发现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P53引起的双重作用将影响传统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理研究和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994.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和住院数的首位,同时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百病之源”,是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且易造成使用不规范和欠合理的疾病。我们应用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376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钙增敏剂Levosimendan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昕  刘晓惠 《中国医刊》2006,41(3):8-11
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近30年来没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出现。Levosimendan作为新型药物——钙增敏剂,已被欧洲、南美和亚洲的40多个国家批准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目前多数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钙浓度而起到强心作用,Levosimendan不增加细胞内钙浓度,而是增加心肌细胞对细胞内钙的敏感性,增强钙和收缩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心肌细胞更合理的应用细胞内钙。该药的作用机制是开放ATP依赖的钾通道,因此还有血管舒张作用。Levosimendan的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Levosimendan同时还有抗心肌缺血、心肌顿抑的作用。早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应用Levosimendan后血流动力学很快改善,心脏指数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研究报告Levosimendan的有益作用持续到用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研究镉对未成年小鼠子宫增重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为探讨镉的雌激素样活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4只未成年雌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8组(阴性对照组,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和1.25、5、20、80、320、1 280μg/kg氯化镉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方法,每天注射1次,注射容积为0.25 ml/10(g.d),连续注射3 d,最后1次腹腔注射24 h后称重,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子宫称重。结果各染镉剂量组子宫增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二醇阳性对照组子宫增重显著(P<0.05),实验中各染镉剂量与子宫脏器系数之间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在该实验镉剂量范围内,未检测到镉对未成年雌性小鼠子宫有增重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邱雪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59-1560
我院于2003年10月~2004年1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88例,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57例,阳性率64.8%,为研究次水杨酸铋和金双歧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随机将轮状病毒肠炎57例分组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998.
曹德晨 《天津医药》2005,33(7):431-43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对比机械通气前后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达到亚低温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及颅内压的变化,并与32例正常呼吸组比较。完全机械通气组100例患者以肌松剂阻断了自主呼吸。以呼吸机行完全机械通气;不完全机械通气组68例保留自主呼吸。以同步呼吸模式辅助呼吸。结果:在应用呼吸机后。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亚低温所需治疗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迅速降低颅内压。减少了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999.
雷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386-387
目的 :比较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全自动血型系统鉴定婴儿ABO及Rh(D)血型的研究。方法 :选取500份婴儿脐带血标本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ABO和Rh(D)血型 ,并选项取40份抗原性减弱的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比较。结果 :在鉴定婴儿ABO和Rh(D)血型时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微柱凝胶法可取代试管法用于婴儿的ABO和Rh(D)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1000.
奥沙普秦凝胶剂的体外渗透性及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性及体外释药情况,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渗透性和释放度实验。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模型,观察奥沙普秦凝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同时考察了奥沙普秦凝胶剂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致敏性和刺激性。结果:奥沙普秦凝胶剂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甲醛所致小鼠炎症性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致敏性和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奥沙普秦凝胶剂皮肤用药无明显的毒性、致敏性及刺激性。结论:皮肤是奥沙普秦凝胶剂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奥沙普秦凝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